2025年8月25日 星期一

性命之學

性命之學01.09.2025元始道長

修命之學以術延命為長生之道,修性之學以道全形為無生之道,內外兼修與道合真。

悟真篇是張伯端祖師的代表著作,繼承周易參同契的修煉奧義,總結宋朝以前的丹法丹訣,與周易參同契並稱為內丹功法經典。

從下手功夫算起,張伯端祖師的內丹修煉過程大體分為四個階段,即築基階段、煉精化氣階段、煉氣化神階段和煉神還虛階段。

築基的必要性

築基一詞是丹經中的一種比喻,就像建造高樓大廈必須打好基礎一樣,修煉內丹也要求修煉者現具備相應的身體素質。只有具備一定的身體條件、符合練功的初步要求,才能夠進入正式的煉丹階段,經由內功對身體機能加以修復、補益,使之達到精氣神充足的境界,這個過程就是築基階段。

不同的人身體狀況不同,因而入手功夫也會有所差別。從道家歷史看,自從鍾呂丹法成為道家的顯學以後,歷代修煉內丹者皆主張性命雙修,無論是北宗王重陽祖師的丹法,主張先性後命,三分命理,七分性學;還是南宗張伯端祖師的丹法主張先命後性,以命功築基,以性功成道,都不離性命雙修之旨。

修命之學以術延命、復先天化後天是長生之道;修性之學以道全形、破虛空超三界是無生之道,性命雙修,道法兩用,內外相濟,既得長生,又能無生,形神俱妙,與道合真,了命了性,不生不滅才是至高境界。

張伯端強調內丹修煉必須建立在命功的基礎上,他認為單純修禪宗不如兼修內丹。他在悟真篇·自序指出:即使閉息一法,其最高功果也不過達到內丹派所謂五等仙中最下等的鬼仙。在悟真篇·自序中,他指出修道應該先修煉命功、煉鉛實腹為好。因為從內丹學本身的規律來看,修煉內丹需要具備一定條件。雖然許多丹家提倡越早修道越好,但由於內丹學是一種知識階層的學問,需要一定的學養才能自覺研習丹功,張伯端認為,具備一定學養、勘破世情、淡泊名利的人往往已過中年,所以真正能適宜修煉丹道的人多半早已成年。

因此,他強調要先命後性,丹法的築基階段因而更具普遍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