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瑣流珠引02.23.2011元始道長
太玄金籙金鎖流珠引 序
太上三五太玄金籙者,即元始天尊傳太上大道君也,號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
註:元始分身也,或云天尊弟子,為萬道之主。
道君傳紫清太素高虛洞曜三元上道君,君傳紫晨太微天帝道君。
註:時號上清至真道尊,為三十六天之主也。
君傳紫明太微九道高元玉晨道君。又傳太上老君。
註:一云太上老君,是太上道君弟子,非師太微天帝,應是傳太平金闕帝晨後聖玄元上道君也。此亦是太上老君分身,故稱託胎出號老子,而授流珠履年之法。
太微天帝君之下,玉晨道君傳紫元太微八素三元玄晨元君,君傳紫微元靈龜臺九靈太真元君。
註:主教訓天下學真之人。
君傳大靈上霄飛晨中央黃老君,君傳太元東霞搏桑丹林大帝上道君。君住搏桑,傳二十真人。中土絕傳。紫晨太微天帝道君,傳上清太平金闕帝晨後聖玄元玉皇上道君。
註:一云玉皇帝大道君是也。主下理十天,封掌兆人,上通上清,為後聖君。
前聖太上道君,稱萬道之主,號曰虛皇。後聖太上老君,稱萬道之君,號曰玉皇。自有金闕帝君,官臣具足,亦如世人君人臣之任,各有主掌,天宮九野皆周也。君姓李,名聃,字伯陽。改金籙名之曰太玄三五金鎖流珠經籙,正論履斗步罡之要。籙有八十六篇,四十三卷。上詣太上老君,號高聖太上玉晨玄皇大道君。請此四十三卷,下傳世人,係代為真君真臣,願度十天。
註:九野之數,并下天界,曰十天。
世界,為上天神仙都玉京,稱玉皇上帝也。以自撰略為一十五卷正經,及掌訣圖書,論步罡躡紀之事,總號之金鎖大名,次流珠,次飛步天罡,次即禹步地紀。傳二十卷與尹君,君號後聖大法師左上卿。卿傳方諸大真人,皆佐後聖。聖又傳後聖太師,
註:天師是也。
太微左真保皇道君。
註:主封校兆人,三天之上九天宮主。
後聖又傳九微太真玉闕上相大司命高
晨師東海玉明青華小童道君。
註:主教知真而得真者。有志修之人,得正度傳法,為上真仙都玉京金
闕後聖玉皇帝常下仙之臣。
後聖君又傳肢聖上保,
註:君封此位。
司南極太丹元君紫元夫人,
註:主教當為真人者,便授太丹之經,流珠之訣。
夫人有二人。一紫微夫人,姓李,後聖君第三女,曾事清何王君
註:方平。
小子也。子為周穆王上宰相,年百年而已,性不於道著功,夫人勸行履斗之法不行也。
註:名仲春。
君又傳白山太素真君。
註:令同王下教真道也。
後聖君又傳後聖上宰
註:仙家上宰上宰,臣總真之位,如世上尚書宰相之位。
西極總真王君,
註:主教成真者,便行教修金鎖流珠金經金籙之道,侈有版宅上昇,家口俱去者至多也。
總真傳南極南嶽真人左仙公太虛上真赤君。
註:主教當為真人者,即授此流珠飛步之道,與君下再與行之。
又傳侍帝晨領五嶽司右弼王桐栢真人王君,佐後聖君。後聖君再授玄洲
註:一云玄州字是也。
二十九真人
註:主關奏仙名,應合受師,奏授籙法,今試不遇與過者校量,先奏後聖玉皇帝,可保仙官職名。二十九真,各主九地萬國,千山萬水,下界人名主之。秦楚南海,小童君主之。燕齊北真,大童君主之。宋衛鄭梁,西靈童主之。都管東海者,大童君主之。
各主諸方界關奏合有仙功著仙,聞於太平金闕後聖君,便令教試,依功給道,可仙給仙,可真與真。其中除仙真外,亦有三等,上等著功者。
註:功是內心先行仁德於人,救治疾病貧界後行履斗服符,日月年歲之功也。非世廣造土木為觀寺,是人天之善,未必得為功德,與道永乖也。風見西胡人神之教,亦不令人苦造土木等寺廟。亦令守心,行十善之教。如年夏深成可告天。天給金剛本釋受者經,乃言功德。功德滿,道成矣。今見時人至心捨家捨力、為搭廟殿宇者甚多,不見有一人得道也。皆卻被五行行瘟之鬼與土木之神,返害其身,喪家滅代者多。風讀梁志蕭帝好重釋教,仍令朝臣以釋經為業,一年於都下起三百六十大寺,廣度僧尼,不修兵甲,後果被賊臣所禁,身死國亡。豈非此之事,非功德之理也。夫!人欲學至道,須明功德之理,慎勿以此慎修行之業也。
第一等者,修身慎行謹言無妄,修鍊真心,好樂經典,讀誦立功,香火連宵,與人治患。更遇六甲神符,服而年深,且得不死,人中之仙矣。再修得遇仙師,授此圖經,方以履步罡斗,亦得為真人神仙。第二等者,好鍊金石,以為真至之藥,救人疾病,堅身理藏,服餌於山間林藪,亦遠萬壽,百年不死,死後亦不為下鬼,便得託生,受其本福。第三等志心好道,隨從明師。不遠萬里,捨心供力,不憚勞苦,年月深遠,師自與言功記德,即教此經,傳授之後,志心修行,卻獲功德於師先,得關奏後聖。當與給道,補為真人者多矣。此三等說,後聖告正一真人,
註:張天師也。
及總真王君金闕聖君。又授紫微左夫人,
註:主教當成為真人者,三試過即先奏金闕,給道封真也。
又下教授二十四真人,昇天為二十四玉京左右金闕上真宮御史臣。
註:主教檢諸天諸地、生民之事,量定得真之功,修年月深淺之數,奏度章表。
又使王君總真下校,授茅盈、李仲甫等,為司命君。
註:主領教學道,當為真人者,而試之。
令教合道之志者,當以教之。盈以訓二弟及二許,
註:子父仙也。
楊左六人,盡以授修,行此經也。後以諸方仙真得者,皆因此經。或以天尊上真前聖虛皇上帝大道君授傳,或以前聖太上大宰道君所傳後聖玄元玉皇帝大道君,或分身再傳,或以後聖大宰天師總真,係代相授,賜拔宅,妻子俱昇。如此得仙真之衆,或億去,或見白日上昇者,人數蓋多,不可一一而書記也。今以略舉,相繼以為引首之目,叙其前聖後聖金口所傳,金籙玉圖流珠示引。次用前後合行用,依科排比篇名,一一圖分,折其祕要內訣,引入其大道之門。修行得者,繼代付授後學高賢,心命合仙之士。即不得妄傳非人。此引黑書者,老君所授。赤書者,後聖君再言。天師受告,及王君傳錄,具一一注於書後篇用,二隨卷題配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