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0日 星期日

後半生最明智的活法

後半生最明智的活法10.30.2024元始道長

圍棋有一個別稱是方圓,因其棋盤為方在下,棋子為圓在上,故而得名。圍棋就像一方天地,棋子就是眾生,而圍棋的最高境界是在方正中維持平衡,在衝突中謀求和諧。

人生如圍棋:無方難立人,無圓難成事。故人生應行於方直之間,以正直為骨,緊守原則與底線;又需圓融處世,以溫婉為翼,懂得妥協與包容。把握方圓之間的微妙平衡,便是掌握幸福人生的鑰匙,於方正中不失溫潤,於圓融中不失原則。如此,方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步步生蓮,收穫一路芬芳。

一、以方待人,守住原則和底線

古人說:做人處世,當守方正;居官治事,應守法度。為人處世,要有自己的底線、守好自己的原則,才能收穫更多。做人,只有守住基本底線,踏實做人、勤勉做事,才是真正的明智之舉,若為一己之私,丟掉原則和底線,往往適得其反,得不償失。

看過一檔求職類綜藝節目,其中有一位求職者,履歷光鮮,深得各位帶教律師的賞識。然而,第一次實習考核結束後,很多網友發表評論質疑其簡歷有造假嫌疑。有網友說簡歷存在造假的嫌疑,從專業方面看,其並不具備獨立完成方案的能力。節目中,某的行為也讓其他競聘者感到不適。為了彰顯個人能力,他不僅不配合團隊活動,甚至打壓、排擠其他競聘者,最終的結局就是慘遭淘汰。被淘汰後,其承認自己簡歷造假,他解釋說自己因為虛榮心作祟,才犯下這樣的錯誤。一個清華學霸為了獲得工作機會,竟然偽造簡歷,實在令人唏噓。

節目中的帶教律師最後的評價很紮心:有些錯犯了以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去把它抹去。有些錯一旦犯下,這個代價就太大了,尤其是誠信

古諺有言:君子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簡單的說就是:做人要有底線。說到底,底線最能看清一個人,人生拼到最後,靠的往往不是聰明,而是德行。畢竟,人品不好,沒有原則和底線,就算再優秀都沒有用。

中庸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

君子不論身在何處都是一樣的心態、一樣的行為準則,內心堅定,才能保持清明;德行有備,才能緊守方寸。在規矩和底線面前,你堅守得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二、以圓處世,懂得圓融和變通

古諺有云:圓處易,這裡一轉,那裡一動,不失其圓融變通之體。待人接物,要懂得收放自如;與人交往,要懂得圓融變通,但圓融並非圓滑,是洞悉世事後,以善為伴,豁達前行的境界。行走於世,過剛則易樹敵,唯圓融可化干戈為玉帛,迎刃解困,鋪就和諧之路。

寫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的詩人,這一生被人津津樂道的事件,卻是十餘次科考屢試不第,史稱十上不第。他才華橫溢,學識廣博,卻清高自守,不屑與市井同流,更不願屈就俗務以求官職。他常寫詩諷刺朝中官員,於長安街頭斥責官員子女無知,此舉招致朝中眾多官員不滿,導致其文章被拒用。羅隱雖胸懷大志,最終卻無法步入仕途為官,只能輾轉流落異鄉,只剛不柔,便成脆,人一旦有太多棱角,就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因此,剛強者也需要智謀,明知前路難行更要懂得變通,保存實力才能行得更遠。

話劇茶館中的掌櫃王利發,就是一個深諳方圓之道的人。生逢亂世,他保有善良的本性,同時圓融而精明。用他的話說就是:在街面上混飯吃,一定要有好人緣,老人的方法總沒錯,笑臉迎人,討人喜歡,就不會出岔子。正是這份圓融通達,才使得裕泰大茶館木秀於林,在其他茶館早就敗落的時候,它則挺過六十年的風雨飄搖

北洋軍閥時期,茶館經常被各類混混敲詐,但王利發依然低調隱忍。內心雖充滿憤恨,卻依舊滿臉微笑,靈活變通,保全自身和茶館,想要做事情,就要努力進取,才能站得住;想要辦成事,還要圓融,才行得通。

處事圓融並非無原則地退讓,而是守底線,巧應對。人生如石遇激流,棱角過銳易自傷,心中有尺,行事有度,不偏激,不盲從,控制情緒,冷靜應對,方能自在人生路。

三、方圓之間,活出人生至高境界

古諺說:圓者,所以合語;方者,所以錯事。方,是做人的原則,更是處世的智慧;圓,是一種胸懷,更是一種境界。做人唯有方圓結合、剛柔並濟,才能在這紛繁複雜的人世間,進退有度、遊刃有餘。

資治通鑒一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魏王攻克一城,為慶戰功,大擺宴席,宴請群臣共用喜悅。酒過三巡,魏王面帶笑意,環視眾臣,悠然問道:諸位愛卿,依你們看,寡人是該稱為明君,還是另有他評?話音未落,殿內多數官員紛紛起身,齊聲道:大王英明神武,自是當世之明君無疑。

此時,大臣任座卻直言不諱道:大王,臣以為,僅憑一事之功,尚不足以斷言大王即為明君。治國理政,需兼顧萬民福祉,長久之道方顯英明。魏王大怒,馬上命人將任座關起來,等候發落。魏王心有不甘,繼續追問下一位臣子,這位大臣答曰:大王確是明君。

魏王非常高興,忙問:何故這樣說?

這位大臣說:自古有言,明君手下多忠臣,現任座就是大王手下敢於諫言的忠臣,可見大王為明君。

魏王聽後大喜,立刻命人把任座請到堂前,以禮待之,圓滑無棱者,缺原則操守,乃世故之徒;方正不阿者,言不顧場,易傷人得罪。唯有像那位大臣內方外圓,既不讓人難堪,又給予別人如沐春風的溫暖,實是為人處世的至高境界。如同一句話所說:行事圓融,結果自然圓滿。遇阻則變通,善用智慧,以妥善之策解萬般難題,方可遊刃有餘。

清末名臣張之洞出任山西巡撫時,恰逢天災,百姓苦不堪言,急需救援,此時,正好有一富商欲攀附權貴,花了一萬兩銀子欲求張之洞題字。按張之洞為人準則,以往絕不會收,然而,此次他卻破例笑納後,將款項救助災民。然後,再題寫上大義賑災,功德無量幾個字,交給富商。這樣做,不折損富商的面子,不觸碰為官的紅線,卻為災民籌集救命款,可謂一舉多得。做事多一點圓融,既與人方便,也是與己方便。

人生的藝術,在於方圓自如。方以立世,贏得尊重;圓以待人,廣結善緣,方圓並濟,心中有界,方能順應時勢,成人達己,這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在方中做人,在圓中歸真。

有了底線和原則,才能不迷失方向;有了圓融豁達,才能包容萬物,如此,才能成就自我,擁有美滿人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