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4日 星期三

五運六氣和司天在泉

五運六氣和司天在泉01.23.2022元始道長

五運所化。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有云:神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天為寒,在地為水,故在天為氣,在地成形,形氣相感,而化生萬物。

天地萬物的化生是靠天地的陰陽,天地陰陽的元氣就是神。神在天為風、為熱、為濕、為燥、為寒,在地就會成形。地感天之風而為木,感天之熱而為火,感天之濕而為土,感天之燥而為金,感天之寒而為水,所以在天為氣,在地就能成形。形與氣相互的感應,就能化生萬物,所以天之氣與地之五行相感應,就會化生萬物。這一篇的篇題稱做五運所化。

什麼稱五運呢?五運指的是五行之氣應天之運而主化,具體而言,就是土運、金運、水運、木運、火運的合稱。

黃帝內經六節藏象論有云: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

這段文字是說,五天就稱之為侯,十五天就是三侯,三侯就稱為一氣,六氣就是九十天,就剛好是三個月,就為一季度,這就稱之為時。四時稱之為,也就是說一年由春夏秋冬四季構成,各從其主治焉。

是什麼意思呢?是說一年之中都有五行之一氣來作為主導,化生氣候,因為自然氣候的轉變,是由於陰陽五運輪轉運動,來往不息、周而復始的結果。既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這段是什麼意思呢?這段告訴人們,每一年氣候的變化,是跟五行的化生是有關係的,古人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的單位,就是說的六十一甲子,以此來記年的序號。

十天干,就是說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這個圖的第一個,是甲子年。甲就是天干的第一,它和地支的第一個子配在一起,就是一年。乙再和丑相配,就是第二年,就是乙丑年。依次往下推就形成六十一甲子。

甲己化土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注解說道,如甲己之歲,以土運統之,予以同推。意思是說,在六十甲子年當中,只要是甲開頭的,或者己開頭的這個年份,都是由土運來統的,其餘的呢依此類推。這一段文字是出自於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原文是: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丁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

也就是說,在六十甲子年當中,甲年己年是土運來統,乙年和庚年是金運,丙辛化水,是指凡是逢丙辛之年為水運所統,丁壬化木,指的是凡是逢丁壬之年是木運統,戊癸化火,指的是六十甲子年當中每逢戊癸之年是火運統。

甲己化土,已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是對黃帝內經原文的一個概括,所以,甲己為土運,乙庚為金運,丙辛為水運,丁壬為木運,戊癸為火運,這個是相生的。也就是說,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

十天干的次序,甲乙丙丁戊,剛好對應的就是土金水木火,是相生的,十天干的後面五個,己庚辛壬癸,剛好對應的也是土金水木火,也是五行相生的。也就是說,凡逢甲己就是土運統之,逢乙庚就是金運,逢丙辛就是水運,逢丁壬丁是木運,逢戊癸是火運。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佈,如環無端,侯亦同法。這是黃帝內經的一段話,這段話是告訴人們,五行相生沿襲各主一年,一年之中有所主之氣來運統。就如逢甲逢己之年,就有土來運統,此外一年之中又有四季,這四季也分佈五行之氣,這五行之氣也是相生而傳的,但是每一年所運統的五行,可能會過,也可能不及。

歲氣的盛衰,就會引起氣候異常,從而導致人生疾病,嚴重的甚至會死亡。所以說,如果沒有把五運所化搞清楚,很難成為一位好的醫生,五運所化他有可能過,也有可能不及。

那如何來測量呢?按黃帝內經的說法,應當在立春之前去觀察,「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也就是說,在立春之時,去觀察天氣的變化,如果立春還沒到,天氣就非常的溫暖,這個就是未至而至,也就是說太過了。就像己亥年,逢己就為土運,如果今年立春未到的時候,天氣就很溫和,這就是未至而至,這就稱之為太過,所主之氣土氣太過了,它就會薄所不勝。土所不勝的,就是剋土的木,也就是說,今年的土氣太旺了,它就反過來會傷木。木在身體就為肝,所以肝臟就會受影響。

土氣太旺,它不僅會薄所不勝,而且還會乘所勝,所勝指的是土所剋之水。水對應的是腎臟,也就是說這一年的土氣太旺,不僅是肝受影響,腎臟也會受影響,這就是太過。

除了太過之外,還有不及。黃帝內經有云: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

剛才談到太過,下面呢就來談一下不及。不及,指的是立春的時候,天氣仍然沒有溫暖,這就是至而不至,這就是氣之不及。氣之不及指的就是主遂之氣運不及,這個時候就會導致所勝之氣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迫之。打個比方,今年是木運之年,木氣為主,但是今年這個立春的時候,天氣不暖和,也就是說這一年的木氣不及,木氣不及,則所勝之土氣就會妄行,而所生之水氣就會受病。

木氣虛弱,則己所不勝之金氣,它就會傷害本氣。人們就為金氣所傷,所以不及也會使得人們所勝的土氣,就是人們的脾胃受傷,也會使得所生的水氣,就是腎臟也受病,也會使得肝氣為肺氣所傷,這就稱做氣迫。也就是說,主氣不及所,勝和所不勝之氣就會交相逼迫。

所以過與不及,都會使得氣候發生變化,從而使得人們受病。所以作為一個好的醫生,他一定會懂得五運的。五運之氣是相傳而循環的,但是也有可能發生反常的情況。

黃帝內經就說到:變至則病,所勝則微,所不勝則甚,因而重感於邪則死矣,故非其時則微,當其時則甚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人們,如果五運相襲發生反常以後,那人們就會受病。舉個例子,這一年的主氣為木,但是氣候發生反常,卻變為土氣為主,由於木是剋土的,這樣所變的氣是為主氣所勝的。那今年呢,民眾的病是比較輕的,如果今年的主氣為木氣,但是氣候反常變氣為金氣,金是剋木的,所以金就是木所不勝之氣,如果變氣為金氣,那民眾的病就會很嚴重。所以,對五運還是要有所瞭解的,因為五運它所揭示的,就是天氣變化對人們身體的影響。

 

司天在泉

是司天與在泉的合稱,司天象徵在上主上半年的氣運情況,在泉象徵在下,主下半年的氣運情況。

一年有六氣運行,這個六氣他有主客之別。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有云: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少陽,少陽生太陰,太陰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太陽復生厥陰,周而復始,久久不變,年復一年,此名主氣

主氣,指的就是六經的本氣,每一氣各管六十天,60*6360,剛好就是一年。

厥陰風木主一月二月之氣,少陰君火主的是三月四月之氣,少陽相火主的是五、六月之氣,是暑氣,太陰濕土主的是七、八月之氣,陽明燥金主的是九、十月之氣,太陽寒水主的是十一月十二月之氣,六氣每一氣各主六十天,剛好就是四個季節,這一個是主氣

主氣生成的次序是,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少陽少陽生太陰太陰生陽明陽明生太陽

主氣和客氣是不一樣的。什麼稱客氣呢?客氣是指六氣節中不正之氣,不正之氣在風令中就稱為風剋,在寒令中稱為寒客,在暑令中稱為暑客,在濕令中稱為濕客,在燥令中稱為燥客,在火令中稱為火客,這就是六客

這個六客是從節令來說的,如果進一步的去研究這個客,還可以從氣機的流行來說。也就是說,邪傷了太陽,寒水就稱為寒客,寒邪傳至陽明就稱為燥客,燥客再傳到少陽就是暑客,暑客傳至太陰就是濕客,濕客傳至少陰就是火客,火客傳自厥陰就是風客。這六客是從氣機流行來說,不是從節令來說。

這樣我們就清楚,六客可以從節令上說,也可以從氣機流行上說。這裡司天在泉說的是節令的六客,節令的六客生成的次序跟主氣還有所不一樣。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有云: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太陰,太陰生少陽,少陽生陽明,陽明生太陽,復生厥陰,周而復始,此名客氣。

客氣它的這一個生成次地,跟主氣還不一樣,看一下這個圖就很清楚。客氣是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太陰,但是主氣厥陰生少陰少陰生少陽少陽再生太陰,再到陽明,再到太陽。

客氣不一樣,客氣是厥陰生少陰,這是相同的,但是少陰生的是太陰,太陰生少陽,少陽再生陽明,再到太陽。

所以這個次地還是有所不一樣。

接著再看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又云:初氣始於大寒,二氣始於春分,三氣始於小滿,四氣始於大暑,五氣始於秋分,終氣始於小雪,仍終於大寒,主客相同,其差各卅度也。

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主氣它的初氣是從大寒開始,二氣是從春分主氣的初氣是厥陰風木,它生於大寒,二氣是少陰君火,它開始於春分,三氣是少陽相火,它開始於小滿,四氣是太陰,太陰是開始於大暑,五氣是陽明,陽明開始於秋分,終氣是太陽寒水,開始於小雪。所描述的是主氣在一年的運行次第,客氣也是按初氣、二氣、三氣、四氣、五氣、終氣來運行的。

但是它具體它就會發生變化,它的變化如何呢?就得研究司天在泉圖。可以看一下司天在泉圖。司天在泉圖,它所描述的不是主氣,它描述的是客氣。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有云:此客氣也,假如子午之年,少陰司天,陽明則為在泉,太陽為初氣,厥陰為二氣,司天為三氣,太陰為四氣,少陽為五氣,在泉為終氣。什麼意思呢?這句話是告訴我們,司天在泉它談的是客氣,這裡舉一個例子,就說子午之年,少陰司天,陽明則為在泉。這是說,凡是逢子逢午的年份,少陰主上半年的氣運,陽明主下半年的氣運,具體怎麼說?這裡說到,太陽為初氣,厥陰就為二氣,司天為三氣,指的就是少陰為三氣,太陰為四氣,少陽為五氣,陽明是在泉,所以陽明為終氣。也就是說逢子逢午之年,客氣的初氣始於大寒,但是大寒所出現的客氣,不是厥陰風木而是太陽寒水,春分所生的客氣不是少陰君火了,少陰君火是主氣。

子午之年,春分所生的客氣是厥陰,小滿所生的客氣是少陰,大暑所生的四氣是太陰,秋分所生的客氣是少陽,小雪所生的終氣是陽明,這就是主客不一樣了。主氣是不變的,每年都是這樣,但是客氣每年都會發生變化,也就是說每一年的客氣,它的初氣、二氣、三氣、四氣、五氣、終氣,都是不一樣的,這一點一定要弄清楚。

傷寒雜病論中以子午年來說明主客氣的問題。子午年,少陰司天,少陰客氣主上半年氣運,陽明在泉,陽明客氣主下半年的氣運。

傷寒論在這裡接著又說到卯酉年。卯酉之年,陽明司天,少陰在泉,則初氣太陰,二氣少陽,三氣陽明,四氣太陽,五氣厥陰,終氣少陰。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凡是卯年、酉年,陽明主上半年的氣運,少陰主下半年的氣運。具體說,在卯酉之年,太陰為初氣,也就是說大寒這個氣節所生的初氣是太陰,春分所生的二氣是少陽,小滿所生的三氣是陽明,大暑所生的四氣是太陽寒水,秋分所生的五氣是厥陰,小雪所生的終氣是少陰。所以,子午年和卯酉年,他們的客氣次序是不一樣的。

辰戌之年,太陽司天,太陰在泉;丑未之年,太陰司天,太陽在泉;寅申之年,少陽司天,厥陰在泉;巳亥之年,厥陰司天,少陽在泉,其餘各氣,以例推之。

這段告訴我們,凡是辰戌之年,太陽寒水主上半年之氣運,太陰主下半年的氣運。具體而言,少陽為初氣,陽明為二氣,太陽為三氣,厥陰為四氣,少陰為五氣,太陰為終氣。

丑未之年,太陰主上半年之氣運,太陽寒水主下半年的氣運,具體而言,厥陰為初氣,少陰為二氣,太陰為三氣,少陽為四氣,陽明為五氣,太陽為終氣。

寅申之年,少陽主上半年的氣運,厥陰主下半年的氣運。

具體而言,少陰為初氣,太陰為二氣,少陽為三氣,陽明為四氣,太陽為五氣,厥陰為終氣。

巳亥之年,厥陰主上半年的氣運,少陽主下半年的氣運。

具體而言,陽明為初氣,太陽為二氣,厥陰為三氣,少陰為四氣,太陰為五氣,少陽為終氣。

這就是客氣在不同的年份,它的初氣、二氣、三氣、四氣、五氣、終氣,是不一樣的。

但是要記住,主氣的次序是千古不變的,由於主客不一樣,有可能主氣強,也有可能客氣強,這樣就會發生疾病。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裡面談到。假如厥陰司天,主勝則胸脅痛、舌難以言,客勝則耳鳴、掉眩,甚則咳逆。意思是說,如果厥陰主上半年之氣運,這個時候主氣勝過客氣,就會導致人胸脅痛,舌難言。反過來,如果客氣勝,就容易出現耳鳴、頭昏眼花,嚴重的會出現咳嗽。具體的病情,查閱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裡面談的非常詳細。

前面說到五運,這裡談到的是六氣。六氣談的是天的六氣五運談的是地的五行之氣。如果只知六氣不知五運,是不行的。所以在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有云:子知六氣,不知五運,未盡其道,今為子言。

假如太陽司天,而運當甲己,夫!甲己土運也,太陽寒水也,土能剋水,太陽不能正其位也。

這段說,如果只知道六氣,不知五運,那還是不能明瞭天地之道的。

假如太陽司天,看一下司天在泉圖。太陽司天在辰戌之年。

辰戌之年,太陽司天,但是在太陽司天的這一年,剛好你又碰到甲己年,甲己是土運,太陽司天是這一年太陽寒水主上半年的氣運,但是你又碰到土運之年,土是能剋水的,這樣太陽就不能正其位。所以,人的太陽經就容易出問題。

舉例說明。又如厥陰司天,而逢乙庚金月,少陰少陽司天,而逢丙辛水運,太陰司天,而逢丁壬木運,陽明司天,而逢戊癸火運,其例同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巳亥年,厥陰風木主上半年的氣運,但是剛好碰到已庚的金運,金是剋木的,因為厥陰為風木,這樣這一年人的厥陰就不能正其位。

少陰少陽司天,指的是子午寅申年,這個少陰君火少陽相火主上半年的氣運,少陰是君火,少陽是相火,都是火,但是剛好又碰到丙辛的水運,水是剋火的,所以少陰的君火、少陽的相火,都不能正其位,而容易為寒邪所傷。

丑未年,是太陰濕土主上半年的氣運,這個時候剛好又碰到丁壬的木運,木是剋土的,由於木剋土,這樣太陰的濕土就不能正其位元,所乙太陰就容易為邪所傷。

卯酉年是陽明燥金主上半年的氣運,這個時候剛好碰到戊癸的火運,火是剋金的,那這一年陽明就不能正其位,所以陽明經就往往容易出問題。這就是五運六氣,五運六氣之說是出自於黃帝內經素問天元紀大論

黃帝內經關於運氣之說,大概有七篇,宋代的林億在校訂黃帝內經素問的時候都指出,這些篇章並非是素問的原文,可能是唐代王冰做注解的時候,取陰陽大論之文補充的五運六氣之說。

歷代的醫家所持的意見並不統一,在臨床上,一般的醫生也用的很少,像明代的醫家何伯齋,對五運六氣是持否定的態度,而張景嶽對五運六氣卻極為的推崇。

對於五運六氣,只是簡略把這個圖給他放在這裡,人生病跟這個氣候肯定是有關係的,五運六氣就決定所有的人,在某個時候就生什麼樣的病,如果絕對來說,估計那也太極端,把它完全否定這個也不行。

所以在臨床的時候,還是要考慮氣候對人身體的影響,也就是說作為一位中醫師,還是應該瞭解五運六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