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7日 星期日

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

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02.01.2021元始道長

中醫之所以是國寶,除了人才和學術,過去名醫看病,都有一些絕招,這些絕招可以說是每一位醫生的看家本事。但這一點,長期以來沒有引起國人的重視,特別是許多寶貝散落在民間,包括秘方、手法等,都是千百年來證明是有效的,如今已經失傳或瀕臨著失傳的危險。

一、從虎杖液說起

當年在實習的時候,所在實習醫院的外科治療燒傷是一個特色,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用虎杖液外噴。

虎杖液是醫院根據老中醫的驗方配製的院內製劑,是以虎杖、側柏葉等為主要成分的一種酊劑,廣泛用於一級(Ⅰ度)、二及(Ⅱ度)燒傷的患者。

實習時,每天在門診和病房都要接診許多燒傷的患者,當時主要任務就是輪流給患者噴藥,一天噴兩次,直到最後結痂、脫落,既不需要包紮且幾乎不會留下疤痕。

在實習的時候,曾有一次意外被滾燙的開水燙傷,衣服一脫,整層皮掉下來,非常可怕,當時沒有採取其他的措施,只是用醫院的虎杖液外噴,結果一周內痊癒且沒留下任何疤痕。

十幾年後,一位同事被開水燙傷,醫院給她清創、包紮,後來因為疤痕收縮還要行疤痕切除和植皮手術,半年時間過去,她的皮膚還沒有完全恢復。現在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因很簡單,首先是因為虎杖液不夠先進,而且噴一次只收五毛錢,一個病人一天噴兩次也只收一塊錢。其次,萬一傷口感染了誰來負這個責任?於是,就沒有醫院願意使用虎杖液,也沒有人願意再生產虎杖液。

失去的是寶貝,受苦的是百姓。記得當時自己噴一星期花了三元錢,而我的同事雖然傷情較輕卻為此花費一萬多元,還留下永久的遺憾。

許多年前,一位親戚,是外科學教授。有一次,他媽媽一個腳趾頭爛了,診斷為血栓閉塞性脈管炎,中醫稱脫疽,治療的方案要把壞死的腳趾頭截掉。他和他的主任親自為他媽媽動手術,手術非常順利。手術當天因為下地不方便,只好用痰盂在床上小便,一不小心碰倒痰盂,尿液灑在傷口上,傷口感染、潰爛,一直爛到腳底、腳背。他是個孝子,親自每天給母親換藥,都沒有效果,只能眼看著潰爛的面積越來越大。他感歎地說:「若繼續使用外科的方法,估計只能把爛的整個腳截掉。」

他弟弟看他已經束手無策,就自作主張到當地土醫生那裡花五毛錢買一瓶白藥水。土醫生讓他把鴨毛洗乾淨涼乾,然後沾著白藥水塗抹患處。一天一天過去,他母親的腳也就這麼好了。

後來到當地打聽白藥水的下落,卻一直沒有找到,我明白類似白藥水的東西,現在大概是失傳了。

二、正骨療法

中醫正骨這種簡便價廉效驗的療法,在長期的醫療實踐活動中,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做出巨大的貢獻,但現在正骨祖傳的東西也正在慢慢丟失。比如劉寶琦大夫,他的父輩祖是跟著努爾哈赤進關來的,被譽為馬背上的骨科大夫。一個患幾十年的尺橈骨分離症的病人,手都變形了,從十來歲開始不能摁東西,不能擰手巾。後多方打聽找到劉寶琦,而經他一摁一擰,兩下子,胳膊就平了。幾十年的病痛,瞬間給治好,病人高興得都跳起來。

還有一個中年女教師頸椎全脫位,脖子已經沒有支撐,是拿八號鉛絲把頭牽引著才能出來氣。從山東一路走來,所有的醫院都不敢收,因為治不了,治不好就是一個高位截癱。

到劉寶琦這,他一隻手拽著牽引的鉛絲,另一隻手在她脖子那一抖,病人的脖子馬上就有勁!

可這些醫療技術,因為沒有傳人都面臨失傳的境地!就像剛才那位女教師,到西醫那怎麼治?打鋼板弄鋼釘,花好幾萬做大手術,弄不好就高位截癱。我們的中醫正骨呢?從前到後一共花不到三百塊錢,還給她把所有的能用的好藥全用上,連診費帶藥費不到三百塊!

因此,要繼承和發揚中醫,單靠政策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給它一個適合生存的環境

三、中西醫的立足點問題

毫不諱言地說,面對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許多人開始懷疑,中醫真的還能存在嗎?中醫真的能治病嗎?無論是病人、醫生還是主管部門,都十分迫切地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希望能拿出證據。

說到底還是想知道,中醫哪一個方或哪個方案(指南)對哪種病有效,有效率是多少?為證明這一切,人們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回答,這本身就是難以回答的問題。唯獨忘記中醫是什麼?

要回答中醫能治什麼病真的這麼難嗎?有人說:「你連能治什麼病都回答不出來,誰還敢相信你?」我問他:「你讓交通警察去背田徑裁判的規則,可能嗎?」本來就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怎麼能湊在一起呢?舉一個例子,張仲景的傷寒論是一部臨床治療的百科全書,但其中只有一百多方,若以這一百多方來對應病的話,那所能治療的病種是十分有限的。但眾所周知,張仲景的傷寒論創立中醫辨證施治的理論體系,正因為他所創立的這種辨證施治的方法,使中醫的治療物件不再局限於病。而是經由證實現同病異治和異病同治,因此,所設立的一百多個方子能夠治療成千上萬種不同的病。

西醫學的基礎是建立在對死人的解剖實驗上,它所研究的僅僅是疾病或者生物學意義上的人。

中醫學的立足點:氣血陰陽、經絡臟腑、情志精神,這些東西都是建立在對活生生人的研究上。不能說死人身上找不到經絡穴位,就等於不存在。

對於有病的人來說,社會、心理因素對疾病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與之相關的是患者的自我感受,而有些感覺是無法檢查出來的,通常情況下,病人的自覺症狀是診斷辨證的重要依據,這就是醫生和獸醫的主要區別。

確切地說,注重患者的自覺症狀是中醫診斷的特點之一,在這樣基礎上辨證治療的一種結果是:有一些西醫病理變化和理化指標可能沒有完全解決,但是患者自我感覺良好,於是被認為病痊癒。

這或許是中醫的一個弱點,因為這樣的治療並沒有徹底解決生物學的問題。但這也可能是一個優點,因為有些患者理化指標雖然恢復正常,但是患者覺得病還沒好,有些症狀仍然存在。有些時候,患者自己覺得有病,但是理化指標檢查不出來,甚至有些疾病通過理化檢查,可以作出準確的診斷,但缺乏有效的治療措施。所以,有人說,越是一些莫名奇妙的疑難雜症,中醫就越有優勢,其原因就在於人體的健康與疾病,並非完全是一個生物學的問題。

有一位老太太,自己覺得心臟不舒服,胸悶。發作的時候心跳得厲害,冒冷汗,甚至暈厥過去。跑到醫院檢查,查不出來,醫生說要住院觀察,她只好先住院。住了幾天,醫生診斷說:「這是心臟病。」她問:「心臟什麼病?」醫生說:「現在還不清楚。」住院期間心悸、暈厥照樣發作,醫生也覺得很無奈,說:「看來只好在心臟安裝支架了。」老太太很生氣:「連什麼病都不知道,支架裝哪兒?」

原本她從來不相信中醫,但這下沒辦法只好來找中醫。醫生給她開了益氣化痰理氣寬胸的方藥,吃完之後,老太太覺得舒服多了,基本沒再發作,過了二年,老太太說心臟病好了。其實到現在為止,老太太也不知道西醫診斷的是什麼病。

四、真正的中醫與普氏野馬

中醫把診病的基本思維過程稱作辨,如辨病、辨證。辨就是分析、辨別。有的人不理解,所以把「辨證」寫成辯證。中醫辨的過程就是透過四診採集臨床資料,然後對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辨別並作出診斷。

如果不理解這一點,就可能把變成,把西醫的病名套成中醫的病或證。如肝硬化就是鼓脹尿道感染就是淋證等。

這種的現象在現代中醫臨床和科研中,已經越來越普遍,並且成為制約中醫發展和影響療效的主要障礙之一。

例如乙肝病毒攜帶者,有的人一見病毒便認為是毒、是熱毒,所以應用清熱解毒的方法:處方是大劑量抗病毒藥,如:大青葉、白花蛇舌草、田基黃等,結果病沒治好,胃搞壞了。且不說病毒是不是毒,即便是毒也有熱毒、水毒、濁毒、瘀毒、寒毒等的不同,如果連起碼的寒熱虛實都不分,這樣中醫還能維持多久?

再比如更年期綜合症是婦女在特定時期由於卵巢功能退化而產生的特殊症候群,主要症狀如烘熱、汗出、煩躁、失眠或畏寒等。許多報導認為腎虛是更年期綜合症的基本病理,理由很簡單,因為腎主生長、生殖、發育,卵巢功能退化就是腎虛。因此,針對更年期綜合症開出來的是各種各樣補腎的方藥如:龜鹿二仙膠、左歸丸、右歸丸等,忙得不亦樂乎。可就是沒有人願意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更年期綜合症基本病理是腎虛,應當是年齡越老越明顯才對,為什麼患者到五十多歲後症狀就逐漸減輕呢?還有,更年期綜合症患者中,通常是白領的反應比藍領多,城裡人比農村人更常見,難道白領比藍領容易患腎虛?城裡人比農村人更容易患腎虛?道理似乎也說不通。怪不得有不少人擔憂:現在還沒有真正的中醫?

幾年前,到新疆參觀吉木薩爾縣普氏野馬育種場,場領導告訴大家,普氏野馬是早年生活在新疆的良種馬,後來因各種原因絕種,現在看到的這些普氏野馬是從德國引種回來的。我們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答:為保留基因

我忽然想起,曾經有人說過:如果我們不珍惜這份民族文化瑰寶,讓中醫藥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失去傳承,我們則將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因為我們的後人將以高昂的代價,從外國人那裡去贖回原本屬於我們民族自己的東西。

不敢想像如果真有那麼一天,結果會是怎樣?但我們衷心希望中醫不會有像普氏野馬一樣的命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