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6日 星期六

治療腦鳴的經驗方與特色藥

治療腦鳴的經驗方與特色藥06.10.2021元始道長

一、驗方要義

方名:益腎調肝寧腦湯。

組成:生、熟地各30g,山萸肉30g,澤瀉10g,懷山藥30g,丹皮30g,白茯苓30g,茯神30g,石菖蒲10g,生龍、牡各20g,蔓荊子30g,龍齒30g,磁石30g,水蛭3g,土鼈3g,全蠍2g,蟬衣6g,路路通10g

功效:益腎調肝,寧腦止鳴。

主治:腦鳴

用法:每日一劑,水煎三次分三次服。一個月為一個療程。亦可制丸服。

二、方病述略

腦鳴是指頭腦中有聲響的自我感覺。

屬西醫學神經官能症、神經衰弱和癔病範疇,亦有少數因高血壓、頸椎病、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動脈硬化、小灶性腦梗塞或顱內腫瘤所致。

中醫認為本病多因腦髓空虛或因火鬱或因痰濕阻滯所致。以自覺腦內如蟲蛀鳴響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治療較為棘手。

余曾經髓海空虛用左歸丸合河車大造丸化裁、心脾兩虛用歸脾湯加味、濕熱上壅用內疏黃連湯加味、肝膽氣滯和心氣不舒用丹梔逍遙散化裁分型治療,但有時症出多歧,定型不切,用藥療效不甚理想。

又有報導重用蔓荊子愈此,余也曾用過50g入方,並未有明顯效果。

由此表明,純以分型用藥或以某一專藥治療本病,亦非上乘,重要的還必須把握發病機理

近年來,余總結本病治癒的二十例,初步認識,本病總的病機依然以肝腎不足或失調、內夾痰瘀為主,且功能性障礙為多,器質性病變較少,又有往往因耳鳴引為幻感。

腦鳴二十例中,男女各十例,年齡最小22歲,最大80歲,平均46.9歲,病程最短一個月,最長三十年,平均5.2年,由此可見,本病無性別之差,病程較長,多為中年以上,且接近更年期。

其中兼有頭昏、頭痛、目眩、少寐十一例,耳鳴、耳脹、耳聾七例,此外,還伴有抑鬱、驚悸、精神渙散、咽堵等症;而血壓偏高、腦動脈硬化、頸椎病或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僅占四例。

頭顱CT檢查均無異常,少數為界限性腦電圖。

腦鳴不僅僅為蟲蛀聲響,而聲響多種多樣,腦內有如液體晃動、鑼鼓聲、蟲叫、蟬鳴、嗡嗡聲、風聲陣陣呼嘯、機器隆隆,還有似潮水洶湧或如溪水流動。腦鳴多數日夜無間,少數夜晚或睡醒後加重。

脈象多弦或澀舌質紅或黯紅。弦主肝病主痰飲,澀主血少或血瘀;舌紅多為陰虛火旺,黯紅為瘀血或血熱。

本病顯為虛中夾實,虛為肝腎虛,實為痰與瘀。余擬益腎調肝寧腦湯,意在調補肝腎,兼治痰瘀。

方中取六味丸滋益肝腎,重用丹皮涼血散瘀清火,配水蛭、土鼈蟲化瘀通絡;重用茯苓伍茯神、菖蒲化痰安神通竅,以蟬衣、全蠍、路路通、蔓荊子祛風熄風、疏肝和絡;又入龍、牡、龍齒、磁石以其重鎮而甯神安腦。

張壽頤說蔓荊子治腦鳴斷非疏散外風之品,而是清降內風之真實功用,故方中用30g以為專用,據證也可適當加量。

諸藥組成本方,具有益腎調肝、寧腦止鳴之功,若如期按療程守方,必見效果。如中青年患者亦可加龍膽草,老年加巴戟天

三、病案舉例

沈某某,女,24歲,農民。

二年來,自感腦內聲響如蟲叫或如蟬鳴,時或嗡嗡聲,晝夜無間,影響睡眠,若入睡醒後腦鳴尤甚。經中西藥治療,毫無效果。

近來月經淋漓不斷,腦鳴加重,並伴頭昏、咽堵,腰膝酸軟,情緒低落。

正診:面色晄白,脈細弦,苔薄黃,舌黯紅;界限性腦電圖,頭顱CT示無明顯異常,血壓90/50mmHg血象:血紅蛋白100g/L,紅細胞計數2.96×1012/L,血小板計數105x109/L

診為腦鳴,伴輕度失血性貧血。乃肝腎不足,心脾兩虛,內夾痰瘀。

益腎調肝寧腦湯:生熟地、山萸肉、丹皮、白茯苓、茯神、蔓荊子、龍齒(先煎)、磁石(先煎)各30g,澤瀉、懷山藥、石菖蒲、路路通各10g,生龍、牡(先煎)各20g,蟬衣6g,水蛭、土鼈蟲各3g,全蠍(研沖)2g

藥服十劑後,頭昏、咽堵好轉,腦鳴減輕,原方丹皮減至10g,並去水蛭、土鼈蟲,加黃芪30g,當歸10g,續投。先後加減共服本方三十一劑告愈。至今一年來,未感有何不適。

按語:本例患者腦鳴,乃為精神因素所致。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症見腦鳴,並伴有一些神經系統其它症狀和月經不規則,顯有心情抑鬱和心脾不調之因素。

尤其咽堵咽塞,是癔病軀體感覺障礙的一種表現,實由肝氣鬱結、痰氣阻滯而來。

其輕度貧血乃由行經期延長出血所引起。血少當補血,而始用原方並未加減,因其方中雖有通瘀藥,但已有生熟地黃、山萸肉、山藥、龍、牡佐之,既無傷血之弊,反有去瘀生新之能。

後期減去化瘀之品,而加芪、歸,一者養心脾、調月經,意在先攻後補;二者助主力而促主攻,乃為一鼓作氣以求速勝之策。

正如張景嶽所說,執方須有定見,既能執持,又能圓活,方為能方能圓之道也。

注: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