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的功能03.02.2002元始道長
據漢天師世家記載:
1.用符水治病。唐初,第十一代天師張通玄,字仲達,天性靜默,常獨坐一室,非時不出,雖家人罕識其面。歲大疫,以「標」植水中,汲飲者皆愈,乞符水者不遠千里而至,(標,系符籙的一種)。北宋徽宗時,天下瘟疫流行。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書符投大甕貯水以飲疫者,皆愈。」南宋時,王子魏王鎮守明州時有疾,第三十三代天師張景淵「咒水飲而愈。」明初,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入朝京師「求符者日以千百計,待吏不暇給,閉關拒之不能止,乃籙巨符,投朝天宮井中,人爭汲之,須臾水竭土見,猶弗已。太祖為立亭井上,號太乙泉。」明中葉,杭州瘟疫注行,第四十五代天師張懋丞亦「書薜符投井,飲者立愈。」除用符水治病外,天師後裔還有用所謂木葉、鐵券來治病防災。如第十九代張天師張修:「性淳樸,躬耕幹野,以疾告者,籙木葉治之,皆愈。」(木葉系一種木質符籙)第二十三代天師張季文當五代十國戰亂之際,乃鑄鐵環券數萬,佩之可免兵災,求者甚眾。
2.用符籙抵禦自然災害,「解州教育界池水溢。詔治之,書鐵符投池中,怒霆磔蛟死,鹽課復常。」這是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曾為宋徽宗鹽池治蛟的事。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也因「持符治潮」有功,受到元成宗的嘉獎。第四十七代天師張元慶於明弘治已未年(1499年)由京師還山「舟次沽頭閘,旱淺不前,有司請禱,書鐵符投白象潭,薄暮雲蒸,雨注遂利清焉。」由於符籙的功能神通廣大,故名目繁多,按黃庭遁甲緣身經記載:遇惡鬼有六甲六乙符,遇火有六壬六癸符,遇水有六戊六已符,打官司有六庚六辛符,這些符或燒或服,或以灰沖水服下,或埋於門前窗下,或揣入懷中,或貼在牆上,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威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