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見機達人知命11.07.2020元始道長
古人對命運,有一種近似偏執的相信,他們認為貧富、貴賤早有定數。但是又不甘心一輩子貧賤,所以才會以一己之力想要改變命運。
易經‧繫辭下云:「君子見幾(機)而作」、「樂天知命故不憂」,這其實就是「君子見機,達人知命」的出處。
按照易經‧繫辭下的說法,可以解釋為應該坦然接受自己的命運,並在生活中發現可以改變命運的機會,這樣才能讓自己過得隨遇而安。而滕王閣序,對這兩句話的解釋,則是「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長志」,告誡世人一定要堅持理想,並向著理想不斷奮鬥。
實際上,以這兩句古語為契機,總結出給中年人的三句箴言,只要弄懂其中一句,日子就會越過越好。
一、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控制情緒,是一個人成熟的重要標誌,因為隨便發脾氣,是小孩子才做的事情。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如果總將喜怒哀樂愁掛在臉上,遇到不高興的事情,就表現出不悅或發怒的情緒,那麼就永遠是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情緒一詞最早見於南朝泣賦,「直視百里,處處秋煙,闃寂以思,情緒留連」,這是文人的一種傷春悲秋之情。而北宋文人晏幾道在梁州令,也曾寫道:「南橋楊柳多情緒,不繫行人住」,這又是一種令人難以自拔的情緒。
有人說心軟的人,往往都是最受傷的那一個,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這類人很容易受到環境、以及他人的影響。容易受影響,進而表現出情緒方面的波動。實際上如果世人能弄懂,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的含義,相信就會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二、做人要懂得外圓內方
外圓內方出自范曄後漢書‧郅惲傳:「案延資性貪邪,外方內圓,朋黨構奸,罔上害人。」指的是一個人做事特別圓滑,會給人留下一種親和的感覺。但是他們的內心中,卻有自己的原則,不會隨波逐流或喪失。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外圓內方之人,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左右逢源。外圓說明已經掌握與人相處的技巧,這類人往往都會八面玲瓏。這種人雖然看上去有一點圓滑,但是卻可以堅守自己內心的底線,按照現代人的說法,就是情商特別高。
而那些平時總是逞一時口舌之快的人,往往都會給人留下一種直性子的感覺。在說話的時候特別容易得罪人。而與此同時,自己也會成為一個受害者,因為他們很容易好心辦壞事,明明是為了別人好,但卻落了一身埋怨。
與人相處,不僅是一門學問,而且也是考驗一個人,情商高低的重要載體,外圓內方之人一定會順風順水。相反那些外方內圓之人,不僅會得罪一大批人,還會讓自己活得非常不自在,最重要的是還很容易吃虧上當。
三、懂得把握分寸很重要
分寸有兩種解釋,一種是長度計量單位,另一種則是做事的尺度。戰國策‧齊策曾言:「我無分寸之功而得此,然吾毀之以為之也。」這句話中的分寸,則是指微小的事情。而西廂記的「不識好人,招禍口,不知分寸」,才是掌握適度原則。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在做事的時候,都很容易出現沒有分寸的問題。或許很多人都認為,把握分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其實如果世人能夠瞭解其中的奧妙,就會對如何把握分寸,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在做事情的時候,一味的妥協或忍讓,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取悅他人。但是一定要明白,那就是一味的忍讓,很容易導致別人得寸進尺。寬容雖然並沒有錯,但是一旦喪失底線或原則,就會成為過錯方的始作俑者。在現實生活中,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都應該知道,學會拒絕,是成長的第一步。有很多人總是因為心軟或要面子,在遇到他人求助的時候不好意思拒絕。事實上與其讓自己左右為難,還不如學會拒絕來的輕鬆。
控制情緒、懂得分寸、外圓內方,都是老祖宗教給後人的處世哲學。一個人只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一個更加成熟的人。
在為人處世的時候,懂得把握分寸,還會讓自己在生活如魚得水。而學會作為一個外圓內方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