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理勿談玄11.24.2020元始道長
孔子問禮於老子,並不是因為覺得自己懂得少,而是可惜修行年齡已過無法如老子一樣天人合一,所以以中庸之道存之。所謂「下者言多,中者言少,上者言密,其密不在外,皆在道中來。」首先,不懂的人就要多問,這就是下者言多。其次,懂得多一些的人要言少。因為很多東西只能說一半點到為止。而「上者言密,其密不在外」一句話可以通天徹地,不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所以,大部分人都是下者,這就是固步自封,把自己的學習態度遮罩了。
兩年多的時間,試問諸位學了多少,用了多少?依然是附體的附體,不解的不解,迷信的迷信!
態度取決於對待事物的認知,行為取決於對道的感悟。世界上本沒有所謂的聰明人和愚笨人,只是人們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罷了。就好比女性天生喜歡美,對化妝品的消費遠遠高於其他,但若談起化妝品,很多男人就知之甚少。所以本性的東西不需要學,而貼近本性的所有東西都必須要學。
既然是道文化的學習交流,就是希望大家能夠活躍學習氣氛,不懂不要緊,提問也不要緊。能夠讓自己的大腦聰慧又怕什麼不恥下問呢?總比天天南無釋氏,所謂的精神寄託卻不知世間理強百倍。就拿最近的天氣來說,如天氣炎熱,火氣上亢而地陰,而冬天外表寒冷卻水溫。這不都是九宮飛星陰陽互化的陰陽之理嗎?
陽不可純,純者無生;陰不可純,純者無死。就如道長所在的地方最有名的某寺院,每逢盛大節日很多人去朝拜,道長理解其中的思想寄託,但寄託總歸是寄託,能解決事情嗎?若一個人招鬼,開車撞車,難道就去放生吃齋拜釋尋求一個精神寄託就好了嗎?結果是花去大把錢財,看似好像是解決,其實不過如此,依舊是每天渾渾噩噩。如果這時候自己懂道文化,瞭解自己的情況,不是自己就能解決,何必盲目呢?
有位開實體清理附體店至十五年的道友,收了幾百個香爐,告訴隔壁大仙,讓她把香爐刷一刷拿去賣。可她卻說:「這得有緣分,不是隨便拿的。」一個破銅做的香爐和人談緣分?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而偏偏人就喜歡聽好聽的,這就是道文化的悲哀,不讀書的人非常多,又因什麼都不懂從而迷惑。
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諸位學(好)道文化,破除自身迷茫,道祖慈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