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時期高道宗師的誦經記錄12.12.2001元始道長
在道教經法傳授史上,一些高道重視以度人經開度弟子。
南宋淳熙二年(1175),白玉蟾祖師入西蜀之青城,進訪金堂際遇老道人,就獲得度人經的授傳。
元趙道一歷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卷五雷默庵傳記載雷時中對弟子述說,路祖師曾遇太上老君傳授道法,「而是教專以度人經為主。師每化導世人,及開度弟子,皆先令其精心誦經,各獲果報。且嘗論度人經旨,以開後學,其要在十回度人。」
在道教經法史上,也不乏誦度人經誠敬感神的靈異記載。唐開元(713-741)中,葉法善興建浙江奉化虛白觀。宋黃震黃氏日抄卷八十八虛白觀記記載:「天師日講度人經,有龐眉藜校者,日至聽講,察之,鎮亭山龍王也。」
關於說度人經而感動龍王之事,民間還有不同的傳說版本。大滌洞天記卷中道士誦度人經載:餘杭圖經記載,洞霄宮主首道士誦度人經,多著奇驗。每就所居側龍潭上持念,一日有老人從潭中出,跪曰:弟子即龍王也,每聽經文,無任皈仰,今竊有請焉。師纔到潭上,則幽祇皆起敬不退,殊不自安,願只宴坐齋中,不妨日課,百靈得以休息。
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四古跡門異事附之誦度人經條,宋洪邁夷堅三志壬卷第三洞霄龍供乳,都記載了同樣的奇驗故事。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五十一賈善翔記載北宋道士賈善翔:「一日在亳州太清宮,眾請說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至說經二遍,盲者目明。時會中有一媼,年七十餘,喪明已三十年,一聞經義,豁然自明。」這就是唐五代道士閭丘方遠太上洞玄靈寶大綱鈔所謂「近代誦詠此經,感應不少」的事例。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卷下後附誦度人經應驗故事四則,記載了南宋道士杜延真、劉氏女、王明、張將仕修誦度人經應驗的靈異事蹟。
在唐代的涉道詩中,不乏誦讀度人經的內容,這是唐代度人經流傳的寫實詩篇。唐吳仁璧讀度人經寄鄭仁表詩曰:身雖一旦塵中老,名擬三清會裡題。二午九齋餘日在,請君相伴醉如泥。
唐皮日休寄題鏡岩周尊師所居詩序記載,處州仙都山周景復:「迨八十年,不食乎粟。日唯焚降真香一炷,讀靈寶度人經而已。」
歷史上還有生前虔誠奉道,死後以度人經隨葬的事例。宋詩紀事卷九十引郡閣雅談記載:沈廷瑞,吏部郎中彬之子,棄妻入道,居玉笥山。雍熙二年上元日,辭道侶,念人生幾何賦,無病而終。遺言於弟子,以畫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隨葬。後二年,有閤皂山僧昭瑩於山門相遇,云:「暫別廬山尋知己。」留土宿一幀,度人經一卷,五言詩一首為別。
唐宋時期道教還提倡本命日轉度人經,並視之為修道的秘要訣法。宋張君房雲笈七籖卷四十五秘要訣法之本命日第十九記載:「夫!本命日,可轉度人經一兩過,即魂神澄正,萬氣長存,不經苦惱,身有光明,三界侍衛,五帝司迎,功滿德就,名書上清。」
金元好問續夷堅志卷一祭煉有功,就記載龍泉萬壽宮道士潘夢庚於夢中得閻羅王提示:「你平生誦度人經及九天生神章,祭煉有功,幽沉獲福,壽延一紀。」此後潘夢庚「愈謹戒律,誦度人經,卒享高夀。」
唐杜光庭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序,高度評價誦讀度人經的功能說:「聞之者神襟明暢,飄然有飛躍騰淩之意;聽之則神和於內,氣逸於外。可以致道,可以延齡…故能保制劫運,召役鬼神,招真集靈,通神達妙,無所不能。萬魔睹之以摧伏,百神仰之以朝宗。」
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道門十規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