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打坐心法息妄全真法02.07.2003元始道長
道家修道,重真心為用。真心在妄即凡夫,妄心歸真即聖地。真心者,即人之本來心,亦即道心、天心;妄心則為凡心、物心,以及虞廷十六字心法中之人心。動心即妄,不動心即真。息其動心使復歸於寂然不動,即得全其真心。
人心本靜,感於物而動,今如泯物泯境,滅其惑因,則自仍寂然無動於中,而復其本體矣。大易曰:洗心退藏於密。即此意也。洗其妄麈,退藏於密地;使外不入內,內不緣外,外境寂然,內心澄然;此外息其境之斬截法,亦即杜外全中法也。泯物泯境之不足,則可用泯心止念法,以內息其心。
息心不用,便同無心;無心起用,用亦無心;即無即用,即用即無;斯即真心用事矣。此正所謂:「洽洽用心時,洽洽無心用,無心洽洽用,常用洽洽無」之境地。或則泯外存內;萬境寂然,一心澄然。或則泯記憶體外;萬境森然,一心寂然。或則用外雙泯;心境兩寂,而全同本體。或則內外雙存;萬象森羅,而對境無心。
或則內外一體;即內即外,即外即內。或則心物一如;即心即物,即物即心。雖日臨萬物,而若無一物然,以本來無一物也。雖日理萬機,而若無一幾然,以本來無一事也。加此則自頓徹真心,而超性地,與道全真矣。故曰:有心皆可用,無用不成心。無心自無用,無用亦無心。今以無用用,便以無心心。無用用中藏大用,無心心處見天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