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咳嗽五味藥 12.30.2019
對於咳嗽這種疾病來說,雖然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是發作頻率最高的還是在冬季。由於冬季寒冷,寒氣容易襲擊肺部,輕則感冒,重則咳嗽。而咳嗽這種疾病,也堪稱是一種極其奇妙的疾病,有的人可能沒有用藥,熬上幾天就好了,可是有的人即便沒有拖延,也往往會纏綿難愈。所以,千萬不要輕視咳嗽這種疾病,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演變成大病。
對於咳嗽的發病,雖然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的論斷,但清代名醫陳修園也曾說過,「咳嗽不止乎肺,亦不離乎肺。」也就是說,咳嗽的根本還是在肺。由於肺在五臟六腑的位置最高,為五臟六腑之華蓋,所以受傷的幾率最高,而在肺病中,咳嗽是出場率實在是太高了。而且,咳嗽到後期,會傷到肺臟,進而出現咳嗽劇烈止不住,甚至咳血的症狀。
一提到咳血,估計很多人的腦海中,就會浮現出影視劇中一些重病不治的場景,一個人咳嗽得厲害,用手帕接一下痰,發現是血,那臉色立馬就變了。實際上,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也是一樣,對咳血還是心生畏懼的。然而,在元代,有一個很厲害的中醫藥學家,名喚朱丹溪,他發明了一個調理咳嗽、咳血的配方。
朱丹溪發明的這個配方究竟叫什麼呢?它就是咳血方。全方由「水飛青黛、訶子、去油瓜蔞仁、海粉、炒黑梔子各等分」等五味藥組成。具體用法是將這些中藥研為細末,用蜂蜜和薑汁製成丸藥,每次服用時取丸藥一枚,放在口中含化。如果改成湯劑的話,常規劑量為:青黛、訶子各6克,瓜蔞仁、海粉、炒梔子各9克,水煎服。
咳血方雖然只有僅僅五味藥,但是它卻能起到清火化痰、止咳止血的作用,主要適用於肝火灼肺、木火刑金所致的咳嗽連及胸脅疼痛、心煩易怒、咳痰黏稠帶血、痰稠不爽、口渴、顴紅、便秘等症,在舌脈上,常以舌苔黃、脈弦數為辨脈要點。現代臨床上,也常用於調理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等呼吸系統病症所致的咯血。
咳血方在止咳止血方面的作用不俗,而它只有簡單的五味藥,它是怎麼做到的?先來瞭解一下它的配伍秘訣。全方以青黛、梔子為君藥,主要起到清肝瀉火涼血的作用;以瓜蔞仁、海粉為臣藥,主要起到降火消痰、清瀉肺熱的作用;訶子為佐使藥,主要起到斂肺止咳化痰的作用。五味藥組合在一起,可以起到瀉肝清肺、涼血止血的作用。
不過在臨床上,咳嗽咳血的情況也會摻雜一些兼證,在臨床使用時,需要根據兼證的不同而進行加減化裁。如果是肝火灼肺,可以加麥冬、牡丹皮;如果是陰虛肺熱,可以酌情加入百合、沙參;如果是燥熱傷津,則可以加天冬、麥冬、玄參;如果肺熱咳嗽痰多,可以加知母、象貝;如果有氣逆嗆咳的,可以加紫蘇子、杏仁。如果這個配方止住血了,後續可以用百合固金湯善後調理。
需要注意的是,這個配方中的海粉,在清代醫學家汪昂所著的湯頭歌訣裡,將其替換成了海浮石。那麼,這樣更換到底好不好呢?實際上,汪昂的這個替換,其實是個人的用藥特色而已。海浮石與海粉都來自海裡,一個是「胞孔科動物脊突苔蟲及瘤分胞苔蟲等的骨骼」,另一個則是「海兔科動物藍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帶」,中藥的基原雖然不一樣,藥用的主要功效也是同中有異,海浮石偏於「清肺化痰、軟堅散結」,而海粉則偏於清熱養陰、軟堅消痰,但它們在這個配方中,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對於海粉的作用,明代醫學家李梴指出,海粉「熱痰能降,濕痰能燥,塊痰能軟,頑痰能消」,足見它的化痰作用極其強大。而對於海浮石的作用,元代醫學家朱丹溪認為,「治老痰積塊,咸能軟堅也。」由此可見,它的化痰作用也一樣不俗。也就是說,在臨床中如果抓不到海粉,就用海浮石,抓不到海浮石,就用海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