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遲數四種脈象11.18.2019
很多人在學習中醫脈診的時候,常常會很困惑,無論是王叔和的二十四脈,還是李時珍的二十七脈,還是李中梓、李延昰叔侄的二十八脈,那都有二十多種,這麼多種脈象,如何在臨床中迅速的去掌握呢?很顯然,對於初學者尤其需要技巧,如果一開始就頭髮鬍子一把抓,可能一時間很難學會。所以,聰明的人都知道,凡事都有綱領,抓住綱領很重要。對於脈學來說也是如此,那麼多種脈象不可能在剛開始都能一一辨別,但是從這眾多的脈象中,找到一個綱領性的代表脈卻不難。等你掌握了綱領脈之後,再觸類旁通就容易多了。
對於如何抓住脈象的綱領,李時珍在瀕湖脈學裡是有比較獨到的見解的。也就是「表裡陰陽,風氣冷熱,辨內外因,脈證參別,脈理浩繁,總括於四,既得提綱,引申觸類」這一段。從這裡不難看出,所謂脈象的綱領,主要就是指的浮沉遲數四種脈象,為什麼要選擇這四種脈作為綱領呢?主要是因為這四種脈象包含了表裡陰陽,風氣冷熱的要素,也就是浮脈為表,為風;沉脈為裡,為氣;遲脈為陰,為冷;數脈為陽,為熱。有了這樣一個綱領,在臨床中是不是要暢快許多?對此,李時珍也告誡大家,辨內外因,脈證參別,在診病時,要分清楚疾病的內因和外因,還要弄清楚脈證是否相符,才有助於更好的參透脈診。李時珍強調,脈理雖然浩繁複雜,但是綜合起來,也就是那四個方面,可以說是表裡陰陽,也可以說是風氣冷熱,還可以說是浮沉遲數。之所以這樣歸納分類,目的在於初學者快速掌握。浮脈的脈象形態主要是舉之有餘、按之不足,脈象輕取即得;而沉脈的脈象形態恰好與浮脈相反,是舉之不足、按之有餘,脈象輕取則無,重按乃得;而遲脈脈率較慢,且有遲滯之感;數脈脈率較快,且有脈流薄疾之感。綜合來看,這四種脈象已經涵蓋了一個立體了,作為脈象的綱領是沒有問題的。
如果深入掌握了這四種綱領脈,然後進行類比演繹就容易多了,比如與浮脈相關的就可以這樣演繹,洪脈的脈象就是脈來浮大、脈體充實有力,來盛去衰,大多是陽明氣分熱盛的表現;芤脈脈象浮大中空,如按蔥管,大多是失血、傷陰所致;革脈的脈象形態是浮弦中空,如按鼓皮,大多是亡血、失精、半產、崩漏的徵兆;散脈主要是浮大無根,至數不均勻,大多是元氣散亂、髒氣傾危的表現;濡脈的脈象形態是浮細無力而軟,主要是體虛和濕氣所致。這樣一類比,一演繹,是不是浮脈類的其他脈象也就比較容易分辨了。
而沉脈類的脈象都有重按始得的特徵,那麼與之相似的有哪些脈象呢?比如伏脈,這種脈象比較不好尋找,因為它的脈位隱藏的極深,需要重按推至筋骨才能觸摸到脈搏的跳動,這種脈象大多是邪氣閉塞、厥證以及痛極之證的表現。比如弱脈,它與濡脈相反,它的主要特徵是沉細無力而軟,主要是陽氣虛衰、氣血俱衰的表現。還有牢脈,它是好幾種脈象的綜合體,弦長實大,且居沉分,堅著不移,出現這種脈象大多是陰寒內積、疝氣癥瘕等疾病的表現。這樣一來,與沉脈直接相關的脈象也就一清二楚了。
遲脈的特徵是脈率不足四至,且有遲滯之感,而與之類似的主要有三種脈象,一是緩脈,緩脈本來是一息四至,但是如果作為病態的話,卻有脈來怠緩之感,這與遲脈的遲滯之感相似,緩脈如果作為病脈的話,大多是脾胃虛弱、濕證的表現;二是澀脈,澀脈原本與至數沒有多大關係,但是澀脈脈動往來不流暢,應指艱澀,遲滯之感油然而生,這種情況主要提示體內有津傷血少、氣滯血瘀、痰濕內停的情況;三是結脈,結脈有明顯遲脈的至數特徵,而且還有偶爾歇止、止無定數的特徵,如果結脈是有力的狀態下,大多是陰盛氣結、寒痰瘀血的表現,如果結脈是無力的狀態下,大多是氣血虛衰的表現。這樣一來,與遲脈類似的脈象也就明明白白了。
數脈的特徵是脈率大於五至,且有急躁之感,而與之類似的主要有三種,一是疾脈,這種脈象脈搏跳動的極快,一息都在七次以上,大多與陽極陰竭、元氣欲脫有關;二是促脈,促脈有數脈的至數特徵,不過有歇止的現象,而且止無定數,促脈跟結脈恰好也是對立脈象,也分有力和無力之別,促而有力,多是陽熱亢盛、氣血瘀滯、痰濕內停等情況,促而無力,大多是臟腑衰敗的表現;三是動脈,這種脈象也是一種複合脈,具有滑數有力的特徵,還有脈短如豆的特徵,出現這種脈象大多是痛證或者受到了驚恐。這樣仔細一鑒別,與數脈類似的基本就一覽無餘了。
當然,懂得了浮沉遲數四大綱脈,基本上對脈學入門已經成功了一半。為什麼說只是成功了一半呢?因為除了這四種脈象以及與這四種脈象的類似脈,還有一些脈象並不在其中。
而剩下的諸如虛、細、微、短、代、實、滑、緊、長、弦等脈象,卻又可以分為兩組。虛、細、微、短、代五種脈象可以分為一組,歸為虛脈一類;而實、滑、緊、長、弦五種脈象可以分為一類,歸為實脈一類。如果將這兩大類與浮沉遲數四大類進行有機統一,那麼,二十八脈就盡在你的掌握之中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