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酒器具07.04.2019元始道長
我們平常看到的盛酒器具,一是酒罈,二是酒壺,三是酒瓶。在鄉下,喝酒的時候,主婦從酒罈裡把酒舀出來,倒進酒壺或者酒瓶裡,再端上桌,再篩進酒盅酒碗裡,喝酒的人這才舉杯邀明月,或者把酒話桑麻。這似乎是鄉下人飲酒的基本程式。
我是鄉下人,這三種盛酒器具乃是我習見習聞的東西。鄉下人的酒罈是清一色的陶制作品,細口深腹,外飾斑駁的土釉,樸拙,卻極顯粗重,尤其是裝滿一壇酒的時候。那酒壺呢?多半是錫匠手裡出來的東西,一律圓口鼓腹,配以厚實的底,高高的提梁。倘若你手裡有一把這樣的酒壺,你看吧,那提梁實在是太誇張了:又粗又大,像一張拉滿的弓,向上,向外弓起,竟然比壺身要高出許多。你再看看吧,同時用手拈一拈,也許就會突然冒出一個念頭:說不定哪一天這提梁一斷,不把壺身砸一個稀爛才怪呢!我不喜歡酒壺,不僅僅是因為酒壺有這麼一根粗大的提梁。
我有一種印象:舉凡叫壺的器具,都是要用手提的,讓人離不開沉重的感覺。我喜歡酒瓶。淺淺的抿一口,再慢慢的咽下去,長長的嘖嘖嘴,得美酒的香醇,喝酒的愜意,酒酣的餘味,這就是喝酒。想像一下吧,這樣喝著酒,再有人一手扶著瓶口,一手輕輕托著瓶底,緩緩的倒一碗酒給你喝,這將是一種什麼滋味?這個時候,我常常想:如果不是酒瓶,用的是別的盛酒器具,是否也有這樣的韻味?你看看吧,酒瓶造型各異,又飾以文字圖案,圖文並茂,喝酒之前可以先飽眼福,玻璃質地的酒瓶,透明通亮,喝酒之前可以先來享受酒的色澤之美,陶瓷質地的酒瓶,或輕巧細膩,或厚重穩實,搖一搖,裡面的酒,聲輕悅耳,喝酒之前可以先存一番有關酒的想像…諸如此類,以瓶盛酒,盡得喝酒的妙處。
我有一隻陶瓷質地的酒瓶,樣子是一隻小小的酒罈子,它的口極細,頸極短,足極淺,圓圓的瓶腹,則顯得高之又高,有酒罈的樸拙。它的胎質極薄,拿在手裡,輕輕巧巧的如同無物,輕輕一彈,聲響清脆,經久方散,有樂曲一樣的餘韻。我看過作為文物收藏的酒瓶圖片,彷彿就有這樣一種款式。有雅興的人,或許會認為它不失古樸之美吧。它的釉質細膩,均勻,光滑,亮澤,有玉質的溫韻感。瓶身釉色奇巧,它的腹部呈淡淡的芽黃色,上面分散著一片片棗紅色的暈斑,有鱔魚黃的韻味,它的足部卻是短短的一圈深黑色,厚實,穩重,要推倒這樣一隻酒瓶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兩種釉色自然融合,找不到一點拼接的痕跡,這實在是行家裡手的傑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