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失眠第一方半夏秫米湯07.04.2019元始道長
半夏秫米湯,從立方立旨、方藥組成、煎服方法等方面,都對後世臨床失眠病症治療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後世方書及歷代醫家屢有記載,許多治療失眠的傳世之方,也是以此為祖方,所以說,半夏秫米湯被譽為治療失眠第一方,一點也不為過。
那麼這個方子有哪些藥?怎麼使用?且看黃帝內經記載,「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葦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去其滓,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故其病新發者,復杯則臥,汗出則已矣;久者,三飲而已也。」
那麼,為什麼會失眠呢?在黃帝內經中,認為失眠是由於衛氣運行不循於常道,陽不能夠入於陰,營衛失調所致,所以,但凡各種致病因素,包括臟腑功能失調、邪氣入侵客止於體內以及體質差異因素等,只要影響到衛氣的運行,使營衛之氣運行失度,都可能導致陽不入於陰,陰陽相交之路受阻而影響睡眠,導致多種失眠病證的發生。
明確了營衛失度、陰陽失和的失眠基本病機,內經就提出了具體的施治原則和方法。
治療原則是「補其不足,瀉其有餘,調其虛實,以通其道,而去其邪。」也就是說,只有祛除厥逆之邪氣,開通陰陽交會的道路,使陰陽之氣調和貫通,則能安臥入眠。
所以靈樞‧邪客對失眠的治療方法,推出了半夏秫米湯,並認為這種方法是「此所謂決瀆壅塞,經絡大通,陰陽得和者也」,也就是說採用了補瀉兼施,交通陰陽,和調營衛的治療原則,所以陰陽已通,其臥立至。
在實用這個方子的時候,還是要確定主證的,一般來說,以失眠為主要症狀,那麼失眠也有程度輕重之分,症狀輕的,每晚還能睡二至三小時,如果嚴重的可能徹夜難眠,這樣會導致出現一系列症狀,比如神倦體乏,頭暈納減,甚至神志恍惚等症。
也許有人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個治療失眠的祖方,只有半夏、秫米兩味藥呢?其實這個方子,看似藥味簡單,實際上意旨深遠。半夏性溫味甘能通陽,降逆而通泄衛氣,且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指出,半夏可以治療目不得瞑;秫米味甘性涼,具有養營益陰、通利大腸的作用,正如李時珍所說:「秫,治陽盛陰虛,夜不得眠,半夏湯中用之,取其益陰氣而利大腸也,大腸利則陽不盛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