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5日 星期日

無上妙道文始真經1


無上妙道文始真經05.30.2000元始道長
一宇(宇者,道也)
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
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
天物怒流,人事錯錯然。若若乎回也,戛戛乎鬥也,勿勿乎、似而非也。
而爭之,而介之,而哯之,而嘖之,而去之,而要之。
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鏤塵;聖智造迷,鬼神不識。
惟不可為,不可致,不可測,不可分;
故曰、曰、曰、曰,合曰道。
無一物非天,無一物非命,無一物非神,無一物非玄。
物既如此,人豈不然。
人皆可曰天,人皆可曰神;人皆可致命造玄,不可彼天此非天,彼神此非神,彼命此非命,彼玄此非玄。
是以善吾道者,即一物中,知天盡神、致命造玄。
學之徇異,名析同實,得之契同,實忘異名。
觀道者如觀水,以觀沼為未足,則之河、之江、之海,曰水至也;殊不知我之津液涎淚,皆水。
道無人,聖人不見甲是道、乙非道。
道無我,聖人不見己進道、己退道。
以不有道,故不無道;以不得道,故不失道。
不知道,妄意卜者,如射覆盂。
高之者,曰存金存玉;中之者,曰存角存羽;卑之者,曰存瓦存石。
是乎、非是乎?惟置物者知之。
一陶能作萬器,終無有一器能作陶者、能害陶者。
一道能作萬物,終無有一物能作道者、能害道者。
道茫茫而無知乎,心儻儻而無羈乎,物迭迭而無非乎。
電之逸乎,沙之飛乎。
聖人以知心一、物一、道一,三者又合為一。
不以一格不一,不以不一害一。
以盆為沼,以石為島,魚環游之,不知幾千萬里而不窮乎。夫!何故?水無源無歸。
聖人之道,本無首,末無尾,所以應物不窮。
無愛道,愛者水也。無觀道,觀者火也。無逐道,逐者木也。無言道,言者金也。無思道,思者土也。
惟聖人不離本情而登大道;心既未萌,道亦假之。
重雲蔽天,江湖黯然,游魚茫然;忽望波明、食動,幸賜於天,即而就之,漁釣斃焉。
不知我無我,而逐道者亦然。
方術之在天下多矣,或尚晦,或尚明,或尚強,或尚弱;執之皆事,不執之皆道。
道終不可得,彼可得者,名不名道。
道終不可行,彼可行者,名不名道。
聖人以可得可行者,所以善吾生;以不可得不可行者,所以善吾死。
聞道之後,有所為有所執者,所以之人;無所為無所執者,所以之天。為者必敗,執者必失;故聞道於朝、可死於夕。
一情冥為聖人,一情善為賢人,一情惡為小人。
一情冥者,自有之無,不可得而示。
一情善惡者,自無起有,不可得而祕。
一情善惡為有知,惟動物有之;
一情冥為無知,溥天之下,道無不在。
勿以聖人力行不息,則曰道以勤成。
勿以聖人堅守不易,則曰道以執得。
聖人力行,猶之發矢,因彼而行;我不自行。
聖人堅守,猶之握矢,因彼而守;我不自守。
若以言行學識求道,互相輾轉,無有得時。
知言如泉嗚,知行如禽飛,知學如擷影,知識如計夢。
一息不存,道將來契。
以事建物則難,以道棄物則易。
天下之物,無不成之難、壞之易。
一灼之火,能燒萬物,物亡而火何存?
一息之道,能冥萬物,物亡而道何在?
人生在世,有生一日死者,有生十年死者,有生百年死者。
一日死者,如一息得道;十年百年死者,如歷久得道。
彼未死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生,不名為死。
彼未契道者,雖動作昭智,止名為事,不名為道。
不知吾道無言無行,而即有言有行。忽遇異物橫執為道。
殊不知捨源求流,無時得源;捨本求末,無時得本。
習射、習禦、習琴、習弈,終無一事可以一息得者。
惟道無形無方,故可得之一息。
兩人射相遇,則工拙見;兩人弈相遇,則勝負見;兩人道相遇,則無可示。無可示者,無工無拙,無勝無負。
吾道如海,有億萬金投之不見,有億萬石投之不見,有億萬污穢投之不見。
能運小鰕小魚,能運大鯤大鯨。
合眾水而受之,不為有餘;散眾水而分之,不為不足。
吾道如處暗;夫!處明者,不見暗中甲物;而處暗者,能見明中區事。
小人之權歸於惡,君子之權歸於善,聖人之權歸於無所得。
惟無所得,所以為道。
吾道如劍,以刃割物即利,以手握刃即傷。
籩不問豆,豆不答籩。瓦不問石,石不答瓦。
道亦不失問與答。
與一氣往來,道何在。
仰道者跂,如道者駸,皆知道之事,不知道之道。
是以聖人不望道而歉,不侍道而豐,不借道於聖,不賈道於愚。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