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7日 星期三

天師岐伯


天師岐伯03.29.2002元始道長
相傳為上古黃帝之大臣、太醫,兼司日月、星辰、陰陽、歷數,被尊稱為天師。帝曾使岐伯遍嘗百草,主持醫病,並與之談醫論藥。所以後世岐黃並稱,尊為醫學始祖。
中國不少醫學名著都是從岐伯或黃帝流傳下來的,如從漢代起便廣泛流傳的黃帝內經素問即是。史志對岐伯多有記載,史記孝武本紀記載,「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然風后、封钜、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後不死焉。」
資治通鑒說:「黃帝命岐伯作鐲鐃、鼓角、靈髀、神鉦以揚德而建武。」隋書音樂說,東漢明帝時,樂有四品,「其四曰短簫鐃歌樂,軍中之所用焉,黃帝時岐伯所造,以建武揚德,諷敵勵兵。」南宋鄭僬通志說:「古有岐伯,為黃帝師,望出安化。」張隱庵在黃帝經世素問合編裡說,「天師,尊稱岐伯也。天者,謂能修其天真師乃先知先覺也。言道者,上帝之所貴,師所以傳道而設教,故稱謂曰天師。」
這些記載說明,岐伯既是一個上知天文、下極地理的醫學大師;又是一位多才多藝、才智過人的博學家,輔助黃帝成就大業,是名副其實的黃帝之師。
岐伯最大的貢獻在醫學方面。他奠定了我國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漢書音義說,「岐伯,黃帝太醫,屬使主方藥。」晉時皇甫謐在帝王世紀中說,「岐伯,黃帝臣也,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藥、經方,本草、素問之書咸出焉。」皇甫謐在甲乙經序中稱,「黃帝諮訪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內考五臟六腑,外綜經絡、血氣、色侯,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之性命,窮神極度,而針道出焉,其論至妙,雷公受業傳之於世。」
宋代嘉祐年間,高保衡、林億、孫奇等奉仁宗詔校醫書,在黃帝內經序裡寫道,「岐伯上窮天紀,下極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更相問難,垂法以福萬世。於是雷公之倫,授業傳之,而內經作矣,歷代寶之,未有失墜。」經史百家雜鈔注中說,「岐伯,黃帝臣。帝使岐伯嘗味草木,典主醫病與論醫,更相問難,著素問、靈柩,總為內經十八卷,為醫書之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