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日 星期五

皇極經世

皇極經世05.29.2002元始道長
北宋邵雍皇極經世導讀。皇極經世一書雖被列入易數類,但歷代都給予很高的評價,被稱之為易外別傳,其中的加一倍法和二進位數字學,不僅與現代自然科學有緊密聯繫,其觀物內外篇中所闡述的深邃哲理,在易學的義理派中,也是獨樹一幟的。尤其邵子獨創的元會運世學說和天時與人事相互對應的天人相應觀,並由此轉化為周易卦爻,用以驗證古代歷史,觀察現代歷史,推測未來歷史,在古老的周易術數派系中更是一枝獨秀的。
邵子的元會運世學說是前所未有的。其規定是:一元分為十二會,一會分為三十運,一運分為十二世,一世分為三十年。即1=12=360=4320=129600年。十二會用十二地支標注。
第一會即子會。子會對應第一運至第三十運,第一世至第三百六十世,第一年至一萬八百年。先天大圓圖共有六十四卦,乾坤坎離四卦為直閏之卦不用,餘下六十卦以對應十二會,每會對應五卦,稱為正卦。每一正卦可變為六卦,五個正卦可變為三十卦,其中每卦對應一運,稱為運卦。每一個運卦又可變為六卦,每一卦對應二世,此為世卦,即每一世卦對應二世(六十年)。每一世卦又可變為六卦,此一卦對應十年,稱為旬卦(因每六十年從甲子至癸亥共分為六甲旬,故稱旬卦。)換一種說法,即每一正卦對應六運2160年,每一運卦對應一運三百六十年,每一世卦對應二世六十年,每一旬卦對應十年。另外,還有年卦,即每年對應一卦。
怎樣來呈現天時與人事相互對應關係呢?
元會、運世都屬於時間概念,都可以用年來表示。因此,都可以配上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用六十甲子來表示,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六十四卦的卦爻元會運世年的時間、六十花甲融為一體了。再按照皇極經世中的中國古代歷史紀年表,就把卦爻之象卦爻之辭與歷代史事一一對應起來,同時,也可推中國當代和未來的歷史。
對於驗證中國古代歷史,舉例說,明末崇禎十七年歲次甲申(西元1644),其年卦為艮卦,其旬卦為困卦。甲申年為該旬之首,困卦初六爻用事,初六爻辭說:
臀,困於株木,入於幽谷,三歲不覿。
象曰:入於幽谷,幽不明也。
艮卦為停止,即明王朝止於此年。困卦初六爻辭對應崇禎皇帝吊死於景山槐樹上,幽不明也,大明王朝於此滅亡了。可以說年卦之義旬卦動爻之辭與歷史事實的對應關係是非常明確的。
民國13年歲次甲子至民國22年歲次癸亥,此旬十年為小蓄卦。小蓄卦辭說: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小蓄是積蓄力量的意思,卦辭已指出蓄聚之地應是陝西一帶。雖然當代史已證明此旬十年之中,中國工農紅軍還未到達陝北,但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卦象已提前兆示了。日本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就發生在此旬之中,小蓄卦含有巽、震(東方,外卦的反象)、離(南方)、兌(毀折)和乾。綜合卦象,並結合史實,賦詩一首:
甲子十年小蓄卦,西郊密雲待雨期;
故宮屢空帝王座,城關頻換大帥旗;
東溟餓虎咆長哮,南山睡獅尚迷離;
中華自古多英俊,此時豈無熱血兒!
民國23年歲次甲戌至民國32年歲次癸未,此旬十年對應漸卦。這十年是抗日戰爭最為艱苦壯烈的階段。爻辭中有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利用禦寇等語。漸卦六爻以鴻鳥飛行設喻,鴻與紅諧音。漸卦上九爻辭鴻鳥其羽可用為儀式,吉,儀型萬方,賁一切也,紅旗必將插遍中華大地,紅色政權必將取得最終勝利,登上中國的政治舞臺。
以上為驗證以往。對於未來歷史的卦象推演,以臺灣的前途為例,指出:臺灣當局對應鼎卦九四
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象曰:覆公餗,信如何也。
繫辭下傳引孔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鮮不及矣。」爻辭和孔子之語,其含義是非常明確的。又序卦傳曰:豐者大也。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旅而無所容,故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
豐卦是大。中國現代史自民國17年東北奉系張學良宣佈易幟,國民黨成為中國執政黨,對應豐卦。民國3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政權被迫遷至臺灣,這就由豐卦變為旅卦,程頤說:「人君無旅,旅則失位。」蔣介石失去了在大陸的統治地位,行旅至臺灣。而世界許多國家與臺灣政權紛紛斷交,臺灣代表於民國60年退出聯合國,這就是旅而無所容。再下一步就是「受之以巽,巽者入也,入而後說之。」六十四卦中的巽卦的象形及其意義,不解自明。
臺灣什麼時間回歸?以何種方式回歸?有哪些人受到寬大處理?哪些人受到制裁?等等,盡含在豐、旅、巽、鼎四卦之中。
邵雍所傳律呂聲音圖掛一圖既濟圖等三圖如何應用,有何價值?
元會運世學說是彌綸天地的世界歷史年譜之論,並且指出,上述三圖很可能是用以推演世界歷史年譜的。
皇極經世原著中的天數、地數和人數。張行成對此三數作了推演和完善,定格為極數九十七位。即個十百千萬十萬百萬千萬。此後皆萬萬進位:億、兆、京、垓、秭、穰、溝、澗、正、載、極、萬萬極。數字之大,實在令人驚歎。但邵雍之後,迄今,尚未能揭開這一謎底。
北宋邵雍夫子的皇極經世氣象博大,包羅宏富,迄今為止,對皇極經世的研究成果,僅僅是邵雍夫子撰薦的一出大劇中的一個序幕,甚至連這個序幕還未能完全拉開。願與諸位同道,進一步深入到實質性的發掘中,以回答千年之前邵夫子書成當自有人知的期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