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5日 星期五

心宜善

心宜善12.15.2017元始道長
心宜善,是王吉在西元前67年再度經過昌邑時,老人送給他的三個字。
原來,隨著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現了利用職權打擊報復政敵的心理,將政敵整得很慘,害得很苦。比如說,長史趙珞,就因為與王吉政見不和,被王吉惡意彈劾,最後被罷官歸鄉,不久就鬱鬱而終。在老人的勸諫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觀公正地對待每個人,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歡迎,在險惡的官場上一生順利平安。
而這個送給王吉六字秘訣的老人據稱就是漢武帝時的著名宰相公孫弘
心宜善,與人為善,必有福報。孟子說,「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善的人,樂於助人,救人危難。周圍的人都願意與他交往,更願意幫助他。
道教經典道德經上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心宜善,能生發人的陽氣,中國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樂。這四個字,平常,大家不大在意,因為把它看成是一個傳統式的教條條文,把它當做鼓勵人家的話而已。
其實,人的心理非常怪,我們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會不安、不快樂,內心不對勁,這個不安不對勁不是對別人,而是對自己,慢慢臉色神氣都會變壞,精神都走樣了。
假使你真正無條件絕對地行善,幫助人家,有利於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樂。那個快樂,不是用語言說得出來的。
言宜慢,心宜善。為何這條家規僅僅六個字,卻有這麼大的神奇力量呢?
年輕時就該言宜慢,這樣才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謀求發展。而人到壯年,心智成熟、實力雄厚,這時就應該心宜善。這樣才能少樹敵手,泱泱有長者風範,受人尊崇。

這六個字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從中我們能看到仁愛之心,進退之道。能做到這六個字,就擁有了成熟大氣的人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