拱手禮11.08.2017元始道長
您進入道觀叩拜神像,或是與道長打招呼時,手上行的什麼禮?雙手合十?或者是武俠式抱拳?在道觀中應該行拱手禮,這一禮節既具有鮮明的道教含義,又在傳統文化中有著深厚底蘊。
作為中華文明史中一個關鍵而又富有內涵的禮儀手勢,拱手禮,在這塊土地上流傳數千年,也常被泛指為作揖或抱拳禮,是在西方握手禮進入我國前,在相見離別或表達感謝時,國人最常用的一種禮節。行禮時,雙手互握合於胸前,一般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在外,作揖時行拱手禮並躬身致意。
拱手禮有著悠久的歷史,源自西周初年周公開創的周禮。周代禮樂文化的主要內容都保存在周禮、儀禮和禮記這三部經典中, 即通常所說的三禮。其中儀禮一書,對當時人所要遵守的日常禮儀細則記載的十分詳細,其中規定士與士之間的交際禮儀的這一部分叫做相見禮,而拱手作揖禮就是相見禮之一。
拱手禮的手勢都有著中華傳統文化背景,例如左手抱右手,就是取義古代以左為尊的傳統習慣,如太上道祖在道德真經三十一章所述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道教賦予拱手禮新的內涵,稱為掐子午訣。道教子午訣手勢取義左為陽生氣也,右為陰殺機也,以陽抱陰,以生制殺。具體做法為: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方式寓意為抱元守一,可用於日常行禮,也可以用於修習靜功打坐時。
深入認識和瞭解道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感知華夏歷史傳承的深厚底蘊,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正是道教與中華文明深度融合的真實寫照。走進道教,學習禮儀,就可以探尋到幾千年中華文明的痕跡。我們作為龍的傳人,何樂而不為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