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6日 星期六

劍仙

劍仙04.10.2014元始道長
金菊怒放時節,凝望著一抹濃烈的火黃色,突想起一瞬間傾瀉寒光的青鋒劍。山林竹間,遠離了塵世喧囂,一襲青衣的道者,獨守著天地蒼茫。頃刻間,劍氣如虹,寒氣迫人,斬斷了世俗塵愛、似水柔情。三尺青鋒,瑩瑩龍吟,了卻了繁雜紅塵,富貴浮雲。一劍在手,一泓秋水,有著怎樣的出塵入世,睥睨天下的壯志豪情。
想起的不是劍客,也不是劍俠。說的是劍仙,單一個仙字,怎不令人神往不已。唐末呂洞賓真人的「口吐劍光取人首級於千里之外」仙奇風采,怎不令我輩修道之士嚮往之?欽慕之乎?
劍仙之說由來已久,早在列子一書中便有記載。劍仙應起源於軒轅黃帝問道廣成子,軒轅金鼎文上有黃帝崆峒問道廣成子,鼎湖之畔煉丹劍的記載。
廣成子於黃帝之時。太上老君開天經:「黃帝之時,老君下為師,號曰廣成子。消自陰陽,作道戒經道經。黃帝以來,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別,貴賤有殊。」中國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多有黃帝問道於廣成子的對話。
相傳劍仙真正形成的時期,應是在戰國,當時燕國,趙國,韓國等地的青年崇尚劍術,好搏擊,形成了多種劍法,尤其燕國與趙,所以有「燕趙多俠士之說。」自秦滅六國後劍術不興,遂分為晉地劍仙,燕地劍仙,川地劍仙。我們都熟悉的越女應算是劍仙早期的代表人物了。
正史記載的劍仙是呂洞賓。宋史陳摶傳:「關西逸人呂洞賓有劍術,百餘歲而童顏,步履輕疾,頃刻數百里,世以為神仙,皆數來陳齋中,人皆異之」。鍾呂傳道集記載呂祖劍術得自火龍真人的天遁劍法,分為法劍與道劍。後呂祖又創出智慧三劍。
呂純陽詩云:
昔年曾遇火龍君,一劍相傳伴此身,天地山河共結冰,
星奪日月任停輪,須知本性綿多劫,空向人間曆萬春,
昨夜鐘離傳一譜,六天宮殿欲成塵。
又云:
粗眉卓豎語如霜,聞說不平便放杯,仗劍當客千里去,
一更別我一更回,龐眉鬥豎惡精神,萬里騰空一躍身,
背上匣中三尺劍,為天目示不平人。
劍術之淵流,呂純陽全書記載有法劍道劍二種作用。法劍乃有形之器,有為之物,托古劍之氣而煉神化精,仗劍而行能驅妖除邪衛道。道家乃無形之器,無為之物,是智慧之劍,是心劍,與天合一,奉德之情,應機而現。
想我同道者,在祭星拜斗時,或做一些大型法事之時,總要手執桃木劍、玉石劍,或者風水銅錢劍,口訣、手訣、劍訣,踏罡步斗間,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天地鬼神具凝之。
元明以後劍仙多隱世不出,至張三豐真人方劍術揚名於天下,武當劍譜記述「三豐,籍遼東,姓張,名全一,又名君寶,時人引起形狀邋遢,號為邋遢張。趙宋時徽宗召之,因北方多匪,道梗不得前,祖乃以劍飛擊之,盜盡殲,故以劍術揚名於世。」張三豐真人留下武當一派劍術,今傳人尚多。青城,峨嵋,華山等派亦有傳人。清代至近代劍仙湮滅,而多出入於筆記小說中,如聊齋志異
當代仙學大師陳攖寧論劍仙時曾說「因為中國自古以來,就有這一派,乃地仙門中之旁支。他們修煉,是要跑到懸崖絕壑,採取靈藥,服食辟穀,吐納呼吸,翕受日精月華。各種工夫與金丹法門,隱居城市修煉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獸,肉體無力抵抗之時,就用劍氣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以後,道成屍解,肉體既不要保存,劍術遂歸之無用。他們若有不甘於小成者,半途上再求進一步的工夫,參透造化陰陽之消息,拿出旋乾轉坤之手段,將後天金氣,變而為先天金氣,於是又走向金丹大道正路上來了。這種人性情甚為固執而冷僻,若是你的資格不合於他的條件,無論如何,他決不肯相傳。」
論劍仙之術,陳攖寧先生在口訣鉤玄錄中曾這樣說過:「劍術,也是極端秘密之一種。上等的名為劍仙,次等的叫做劍客。」
金庸先生小說武俠笑傲江湖中,華山劍宗大師風清揚。他傳授令狐沖獨孤九劍,得窺劍道至高境界,在內力全失的情況下,僅憑劍術而迭敗高手,謂機緣殊勝。
再想想劍魔獨孤求敗,以無招勝有招,殺盡仇寇奸人,敗盡英雄豪傑,打遍天下無敵手。生平欲求一對手讓自己回守一招而不可得,一生寂寂。最終與一神雕歸隱,埋劍空穀,煢煢了此一生,令人唏噓。俠客仗劍逞江湖,然而江湖卻是一條不歸路。
劍仙執劍修真行,天人合一,求得真我。築基煉己、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還虛合道、位證真仙。
木門輕掩,寒光輕漣,百年一夢,依舊萬里江山。

黃元吉真人在道德經注釋樂育堂語錄中說:「學道人第一要煉劍,劍即先天元氣也。第二要鑄鏡,鏡即先天元神也。神無雜妄,常常喚醒,不許走作,即明鏡高懸,物來畢照矣。氣由積累,時時提攝,不放他弱,即慧劍排空,能斬三尸矣。尤要有繩繩不絕、堅固忍耐之心,方能久道而化成。否則,時作時輟,不能到左右逢源之候」。此即中庸說的:「智仁勇三者,天下之大德」,是慧即智也,慧劍即勇也,恒久不已、日夜無間,即仁而守之也。爾等須向身心上實實討出憑據,方有把握。願與同道中人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