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日 星期二

唱道真言

唱道真言04.29.2001元始道長
唱道真言  卷一
南極天宮,青華帝君;為扶桑之救主,秉太乙之乾綱;氣運九天,權綜五嶽;現千萬億之化身,示聖真仙之密諦;大悲大願,至聖至仁;禎祥瑞應,度人無量天尊,無上道祖仙師賜籙。
今日讀清靜經,便要行清靜法。夫!清靜者,清靜其心也。人之病根,大約在種種妄念。妄念既除,尚有多少游思擾於胸臆。去遊思之道,惟在內觀。始而有物,至於無物,無物之極,至於無我;澄水不瀾,明月無影;以為非空,纖毫洞徹,但見光明;以為本空,冥冥默默,萬象咸具。此際著腳不得,著想不得,洞洞朗朗,玄玄寂寂。結丹之道,備於斯矣。
功行乃升仙入道之津,而積功行當自孝始。濟施非貧士所能,然言語之間,誘人為善,阻人為惡,在我不過口舌之勞,而人蒙無限之福,便是莫大陰功。
大洞經,持斗姆咒,可以超拔祖先,弘資冥福,即是孝心。無益之書不必讀,無益之戲不必為。有事則幹之,務要忠厚存心,利益民物。無事則清心靜坐,或誦經,或默朝,念念對越上真。上真至慈至悲,其視學道之士,如慈母之愛其赤子,刻刻放心不過。豈有赤子眷戀慈母,而慈母漫不為顧之理?
嗟乎,人生於世,光陰彈指即過,聖人惜寸陰,我輩當惜分陰,誠格論也。有志須立真志,為學須做真學。久而不懈,靈光一透,仙島天宮即在眼前,堂堂一條大路、朗朗一座法門,自在人方寸之間。此路即升天之路,此門即入道之門。人肯第一步上進此大路,進此法門,念頭不差,腳根便快,成仙作神,極易易事。
子讀清靜經,當句句玩味,言言解悟,以吾心合上真之心。自家有得手工夫,忘言之妙,乃為真境。遊思亦無難除,隨起隨滅,一刀截斷。靜坐時,此心不可執著。若為遊思之故,束縛大苦,性地安得圓通?靈光何由透發?反要瀟灑自如,曠曠蕩蕩,渾然太虛之體,不為物累。
故,昔人參喜怒哀樂未發之中,執守一中,便為非中,以此故也。遊思之不能無,如浮雲之不足以累天。久久磨洗,自然拔本絕源,空靈無有。前以游思喻浮雲,此確論也。至於日間應酬,非山中習靜羽流,豈能免此?
吾亦有法囑子。任他可喜可怒可哀可樂之事,隨時應付,過即不留。譬如風雷電霧,天所不能無,而不可謂風雷電霧之即天。喜怒哀樂,心所不能無,而不可謂喜怒哀樂之即心。天有真天體,心有真心體,由我應酬,而湛然空寂,常惺惺存,活潑潑地,此為要訣。
煉丹先要煉心。煉心之法,以去閑思妄想為清淨法門。仙家祖祖相傳,無他道也。吾心一念不起,則虛白自然相生。此時精為真精,氣為真氣,神為真神。用真精真氣真神,渾合為一,煉之為黍米珠,為陽神,而仙道成矣。
以神合氣,靜養為功,孟子所謂存心養性是也。以氣合神,操持為要,孟子所謂持其志,無暴其氣是也;以精合神,清虛為本,孟子所謂養心莫善於寡欲是也。
雖然,精氣神三者,分之則三,合之則一。神氣者,聽命於精者也。人能完其精而神自旺,完其精而氣自舒。然後加以調劑之功,返還之道,無患靈胎之難結,而大丹之不成也。此入門下手之法,特書以示子。
子欲煉丹而不先煉心,猶鞭馬使奔而羈其足也。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心靈則神清,神清則氣凝,氣凝則精固。丹經所謂築基、藥材、爐鼎、鉛汞、龍虎、日月、坎離,皆從煉心上立名。至於配合之道,交濟之功,升降之法,烹煉之術,此其餘事。
若心源未能澄澈,情欲纏繞,則築基雖固必複傾,藥材雖具必多缺,爐殘鼎敗,龍戰虎哮,日蝕月晦,坎虛離實。此時欲講配合,則陰陽不和,不明交濟,則水火不睦,欲升而返降,欲降而退升,三屍害之,六賊擾之,一杯之水難救車薪之火。故曰: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此至言也,確論也。此一語道破天機、打穿魔障者也。
煉心者,仙家徹始徹終之要道也。心地茅塞,雖得丹道,亦是旁門;雖成頑仙,不登玄籍,參不得大羅仙子,進不得大乘法門。是故,欲結聖胎,先登圓覺,此要語也。
調劑之功,全在升降。升降之法,全在靜觀。靜不終靜,靜中有動。有動非動,造化轉旋。觀不執觀,觀中有覺,有覺非覺,靈光恍惚。靜而後觀,觀而能靜,是為靜觀。
當此之時,鼎虛而藥實,水剛而火柔,一烹一煉,一噓一吸,皆與天地同其玄化,日月同其運轉,陰陽同其清濁,四時同其代序。從有入無謂之黍珠,從無入有謂之陽神。工夫至此,形神俱化之時也。
若未曾煉心,依舊是七情六欲污穢俗腸,而欲求長生之術,窺金丹之妙,是猶武夫執干戈而操絲桐之韻,劣馬服羈靮而驟羊腸之阪,欲五音調暢、六轡安閒,難矣!
上章言,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此萬派歸宗之論,歷代祖師心心相印,非子好道,我決不傳。
然,煉心有不同,有煉聞見之心,有煉無聞無見之心。何謂聞見之心?事至物來,隨感而應,無入而不自得,取之左右逢源,儒家聖賢已曾道過,譬如明鏡寶珠照物者,鏡光珠彩而鏡靜常明、珠圓自皎,何常因所照而輒變,因照多而輒晦耶?
何謂無聞無見之心?寂寂反照,朗朗內觀,無人見,無我見,無有見,無無見,無無有見,無無無見,有鏡之光而實無鏡,有珠之彩而實無珠。當此之時,大覺神仙亦當讓子一座,而諸色聲界盡在子光明白毫中矣。
然煉聞見之心,須於動處煉之。炎炎火炕,焦天爍地,而我心清涼自在,如一滴楊枝露水,此謂動處之煉。無聞無見之心,須於靜處煉之。一覺萬劫,泡影電光,隨起隨滅,而如如不動,慧性常空,此為靜處之煉。
雖然,聞見之心與無聞無見之心,總一也,則動處之煉與靜處之煉,總一煉心,何分何不分之有?
張紫陽丹書,發前人所未發,誠丹家指南也。然採取火候,多用隱語,彼以靈丹為天地之所秘,欲學者靜參而自得之。張真用心良苦矣!
吾則不然,務要淘盡宿塵,獨顯一條大路,使學者朝發而夕至,凡有慧根,無不可以造淵微,證大羅仙之位。然而難矣!
即如煉心兩字為成仙一貫之學,苟非坐破蒲團、磨穿膝蓋,豈能不起思為、一無染著、洞見本來面目、證徹無上根源?
故煉心為仙家鐵壁銅關。攻得此關破,打得此壁穿,所謂圓陀陀,赤灑灑,黍珠一粒,陽神三寸,自在玄官,周通法界。雖有烹煉之功,養火之候,亦可謂造塔七層,獨餘一頂,直頃刻間事耳。
子深有道心,勇於砥礪,誠當今之豪傑,何患道之不明,丹之不就?然靜觀工夫,非心如死灰、形同槁木,不能撇棄一切、撒手懸崖。
子世念雖輕,家緣未斷,何由卒新此種襟懷、這場事業?嗟乎,青春易過,白髮催人,子其勉之,宜自警省!
問曰:弟子覺世緣雖薄,家業正紛,兒童繞膝,衣食縈懷,頻年舌耕餬口,雖有學道之心,不獲靜棲之所,顛倒塵緣,沉淪業綱,恐一旦無常,永墮苦海。惟師悲憫,何以教我?
師曰:煉丹之法,千言萬語,總盡煉心兩字,而煉心之法,不必出世。古之成仙者,豈盡入林、杜人事,而後得跨鸞乘鶴、逍遙紫府哉?
總之,日用飲食,無非是道;仰事俯畜,無非是道;戎馬疆場,亦無非是道。昔人所謂動處煉神,靜處煉命,旨哉其言乎!
至於習靜工夫,中庸第一章即說戒慎不睹,恐懼不聞。人能不睹不聞時,戒慎恐懼,致中而天地位,致和而萬物育,便是神仙最上一乘。乘獅坐象,不過此心此理,何以異於人哉?
吾子以塵緣俗累為憂,是欲捨現在而欲求超脫之處;君子素位而行,諒不為此也。
昔文王囚羑裡而演周易,仲尼阨陳蔡而操弦歌;聖人遇患難不堪之境,尚能盡性達命,況子今日所處,未必至於如此之極乎哉!
我子但患無志,不患多累。有真志即有真學。上而洞天福地,下而羊牢馬櫪,學道之人,須平等視之。究竟大神仙蓮花寶座,與罪鬼鐵床火炕,本同一境。何也?神仙此道性,罪鬼亦此道性也。君子言性而不言境也。
張紫陽意為媒說,寥寥數言,殊未通暢。吾今並為子足之。
意原於心而成於性,故有,真心乃有真性,有真性方有真意,此意謂之先天一意。夫!先天,物象未形,不露朕兆,安得有所謂意?
當夫!靜坐之際,一心端坐,洞然玄朗,無渣滓,無知識,即先天性體也。從此空中落出一點真意,如太極一圈而陰陽於此孕,伏羲一畫而兩儀於此生,故謂之先天一意。以之配水火,引鉛汞,用無不靈。丹道之成,皆此一意為之運用而轉旋也。
丹家之用意如此,而張子言之,殊見脫略,豈所以教後學、示來茲乎?
玄關一竅,微妙難知。以為在內,非在內也,以為在外,非在外也。雖中庸第一章亦曾言過,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夫!未發非玄關也,既發非玄關也,惟將發未發、未發忽發之際發之者,玄關也。略先一息非玄關矣,略後一息非玄關矣。故,玄關之在人,方其靜時,轉眼即是,及其動時,轉眼即非,是直須臾耳,瞬息耳。
自其大者而言,造化以前,方有玄關。何也?造化以後,天地日趨於動也。天地之動,誰為動之?玄關動之也。一動之後,即非玄關矣。自其小者而言,鳶之飛也,魚之躍也,昆蟲之化也,蟪蛄之鳴也,誰為飛之躍之化之鳴之?一玄關為之也。
若,就人身而言,則有不同者。何也?手足之舉動也,耳目之聽睹也,鼻之臭,口之味也,不可指為玄關也。
玄關者,萬象咸寂,一念不成,忽而有感、感無不通,忽而有覺、覺無不照,此際是玄關也。感而思,覺而照,即非玄關矣。然則玄關之在人,如石中之火,電中之光,捉摸不著。
嗚呼,煉丹不知此玄關一竅者,汩沒大矣。今人皆氣質之性用事,玄關之閉而不通,自出母胎已然矣。惟靜之又靜,寂之又寂,玄之又玄,空之又空,方得此玄關一竅。
此竅也,乃真心、真性、真精、真神、真氣之所自出,而玄關者為之機括耳。邵子曰: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內有個玄關一竅,頃刻不見,須急尋之。
昨論玄關一竅,先天不傳之秘,歷代祖師所不欲盡言者,盡付於子。夫!玄關一竅,乃諸聖諸仙特從明心見性時節,提出兩字以教學者。
心何以明?忽然而明,此玄關也。性何以見?忽然而見,此玄關也。玄關為明心見性之靈機,結胎煉丹之妙括。
故,古人憑空提出兩字以教後學,使其從針鋒上打一筋斗,電光中立一注腳。仙家之分身化氣,出水入火,上天下地,千變萬化,皆從此玄關參得來、把得定、打得筋斗轉、落得注腳實,則變化由心,幽顯惟我,無難事矣。
此數言皆天機也,非有十年苦功,鑽研不透。雖然,執著十年便是癡見,易則頃刻,難則終身。子具宿慧,諒決不難。
啟曰:弟子覺以宿世因緣得遇聖師指示大道,非不黽勉以從,卒為口舌之故,頻年教授,如伏櫪之馬,為人馳驅,志在芻粟而已,而性命之學從未望見,苦海深沉,舉頭無岸。一念及此,不覺心火上炎,通身汗下。惟師悲憫,何以教之?
師曰:子今日工夫,自問可以做得的,只管做去,做得一分是一分,雖非要道,亦是將來得道根基。譬如造屋,先要築得屋根堅固,排得四柱著實,則重樓複閣、畫棟雕樑,可以次第而成。苟尺土不施,寸薪未積,而徒妄想高堂,遊心廣廈,何異緣木求魚也?
丹書不可不看,亦不可按圖索驥。子試習靜修,一有入手,自然妙緒紛來,頭頭是道,雖欲住手,不可得矣。子宿具慧根,注名仙籍,深造以道,何可忽乎哉?
我從來教人,只說從下等工夫做起,下學自然上達。雖然,亦無所謂下等上等也。如煉心兩字,下等在內,上等亦在內。去妄想,除遊思,便是下等。頃刻之間,直超圓悟,便是上等。古亦有之。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哉?
然未做工夫與方做工夫,不可便作此想,恐躁心乘之。先難後獲,實靜修之要訣也。至於采藥煉丹,子既讀丹經,已知大略。靜修既妙,自能節節相生,頭頭是道,無窮妙境,從先天一意流出;非但空空之知、虛虛之覺,實有真樂真受用處;一元常見,萬象回春,不可以言語形容也。
我之於子,無言不盡。宿世根由,一朝覿面,非惟子不能無我,我亦不能無子。子道之不成,我之憂也。日中稍暇,須端坐片時,內觀心體。子忿念嗔念最多,若能清淨,便拔出一大業障。凡諸病根,次第除之。綿綿做去,自有機緣輳合,天從人願。塵累一清,身心無礙,根基自如,大道何難?
吾教子從下等工夫做起去。古來成仙得道者,類多如此,豈獨子為然哉?靜以養心,明以見性,慧以觀神,定以長氣,寡欲以生精,致虛以立意,此要訣也。
靜則無為故心清,明則不昏故性見,慧則能照故神全,定則常存故氣舒,寡欲則一元固故精生,致虛則萬緣空故意實,此要訣中之要訣也。
至於丹經所立種種名象,甚覺可刪。曰鉛汞,曰日月,曰烏兔,曰金木,曰嬰姹,曰東三西四南二北一,皆後人因義立名。其要語也,不過精氣神,而三元五行盡此矣。
宜降則降,宜升則升。靜以守之,虛以合之。運之以意而未嘗有意。得之于心而本無心。動而與天行之健,其動則靜中之動也。靜而與地體之凝,其靜乃動中之靜也。
而吃緊處在玄關一竅,要見得透,捱得定。前日兩論已盡之。大道無為而至簡,並無奇怪足以駭人聽聞,固盡人所可為者,況聰明篤志如吾子者乎?丹士好為新奇可喜之論,我不知其道為何道,丹為何丹也?
子看丹經,當得其大要。如紫陽氏所著心為主,神為君,精氣為從,意為媒諸說,皆要言可聽。至其抽添換火,立為十轉之法,此不可盡信者也。
夫!煉丹猶如炊飯,火急則焦,火緩則生,不急不緩,飯乃味全。煉丹火急則鉛走汞飛,故貴綿綿若存。火緩則鼎寒爐冷,故貴惺惺常在;不急不緩,火候到時,群陰自消,陽神自見。何必多立名色,行岐途以亂學者?
今再將二字訣,申明一番:曰靜,曰觀。觀時主靜,靜時有觀,煉丹之法備之矣。
張紫陽丹經後段,以日中十二時配左右分數,或其自歷之境,亦未可知。然人身脈絡微有不同,則用火或有不合,各人自去閱歷,自去證驗。而張子欲以一己律天下之人,則惑矣。
吾所以教子以煉心習靜,而以火候付之自然者,我之火候如此,子之火候未必如此。我自有心得,必欲強而同之,是膠柱鼓瑟矣。
子一俟秋涼,即便習靜。一點誠心,萬緣俱息,內魔既清,外魔自絕。且子誦大洞經,護法諸神不離左右,可無以此為慮。
夫!人心業未斷,自己便是一大魔頭。意念知識,俱是魔將魔兵;肝腎肺腸,俱是魔巢魔窟。若心地靈明,性源澄澈,志立得真,願發得大,雖有十萬魔軍周匝圍繞,何懼之有?
大丈夫銅肝鐵膽,為宇宙幹大事業,雖見刀鋸鼎鑊,尚不怕死,況魔者不過幻境乎!何曾見幻境能亂真心?勇往直前,有進無退,子其自矢勿懈!
問曰:靜坐幾時,可見元神元氣?
師曰:靜坐至無思無念之時,則真息綿綿,元神見而元氣生矣。
曰:神氣有形乎?
師曰:清空一片,安得有形?
曰:然則何以謂之神?何以謂之氣?
曰:其中靈者謂之神,運者謂之氣。
曰:無形何以結丹?
曰:無中生有。
曰:靜坐幾時,方能無思無念?
師曰:初學打坐者,數刻之後,方能屏除幻妄;習靜既久,一飯之頃,恍恍惚惚,已入無何有之鄉矣。初學不但于坐時存心,凡操作經營,須要把打坐時所悟所得,時時護持,則定力易成,妙境易至,入定益深,遍體融化,如嶺雲川月。丹家采鉛引汞,亦於心齋坐忘之際流出一點胎息為之耳。
問曰:弟子覺夙遘冥凶,動遭多難,自分此身早填溝壑,茫茫萬劫,芥子牛毛,何幸今生今世得遇聖師指示大道!感而思奮,繼之淚零,誠敬益加,靈丹秘旨,望悉相傳!弟子得道之後,誓當長居門下,永遠皈依!
師曰:吾向來所談,本詳性而略命。子心所未慊,在此而已。夫!結丹始於煉心,煉心在於靜觀。靜觀之至,大藥自生,三元互見矣。安爐立鼎,巽風坤土,紫陽之說可聽也。至於火候之運行,則更有說焉。夫人身血氣流通,其循環升降,原應周天之度;動中不覺,及至靜時,則脈絡骨節之間,曛然而上升,油然而下降,分寸不差,毫釐不爽;自尾閭逆至泥丸,自泥丸順至絳宮,翕聚神房,與五行之氣渾合為一,歸於中黃臍內。所謂一點落黃庭,此其時矣。抽鉛添汞之法,不過如此。諸說紛紛,瑣碎極矣。
陽神之脫胎也,有光自臍輪外注,有香自鼻口中出,此脫胎之先兆也。既脫之後,則金光四射,毛竅晶融,如日之初升於海,珠之初見於淵,而香氣氤氳滿室矣。一聲霹靂,金火交流,而陽神已出於泥丸矣。
既出之後,全看平日工夫。吾所以先言煉心,正為此際也。平日心地養得虛明,則陽神純是先天靈氣結成,本來無思無為,遇境不染,見物不遷,收縱在我,去來自如;一進泥丸,此身便如火熱,金光復從毛竅間出,香氣亦復氤氳;頃刻間返到黃庭,雖有如無,不知不覺,此真境也。
若心地未能虛明,所結之胎決非聖胎,所成之神原帶幾分駁雜,猶人氣稟昏濁,多以氣質之性用事,其神雖出,一見可懼則怖生,一見可欲則愛生,殆將流連忘返,隨入魔道;此身雖死,不知者以為得仙坐化,誰知陽神之一出而不復者,殆不可問矣!
前言煉心為成仙一半工夫,由今推之,則煉心為成仙徹始徹終之要道也。昔言一半,今曰十分,再加之曰十二分,聖人復起,不易吾言矣!
問曰:倘心地未能至虛至明,而胎神已出,為之奈何?
師曰:必不得已,尚有煉虛一著。胎神雖出,要緊緊收住,留他做完了煉虛一段工夫,放那猴子出去,則真光法界任意逍遙,大而化之,不可得而知矣。
敢問:何以謂之煉虛?
曰:難言也。
前言火候之法,子今日所看丹經,與我意合,不過主靜內觀,使真氣運行不止而已。又謂之抽鉛添汞,不過真水常升,真火常降而已。
古聖懲忿窒欲四字,是沐浴抽添之要訣也。忿不懲則火宜降而反升,欲不窒則水宜升而反瀉。雖十分工夫,做至九分九厘,亦必丹鼎飛敗,真元下泄,且有不測,不止不成已也。
然懲忿窒欲,尚是勉強工夫,必至無忿可懲,無欲可窒,連懲窒之念俱忘,方可成丹。
煉丹之法,始於煉心,繼以採取,終以火候,如此而已矣。
煉心之法,靜觀為宗。靜中之觀,有觀無物;觀中之靜,以靜而動;元精溶溶,元神躍躍,元氣騰騰,三元具矣。
採取之法,真意本於真心,真元由於真意,引之而升,如珠之引龍,懦懦乎不蹻不慢,引之而降,如竹之引泉,涓涓乎不疾不徐,如奏笙簧,如調琴瑟;男歡女愛,夫剛婦柔,兩情和暢,送入黃宮,而採取交會之理畢矣。
至於火候,以真氣薰蒸為沐浴,以綿綿不絕為抽添;一年十月,有物如人,從中跳出,徘徊于太陽之宮,出見於泥丸之府,而一身之丹成矣。
至若煉虛,全要胸懷浩蕩,妙至忘身,無我無人,何天何地,覺清空一氣,混混沌沌中,一點真陽,是我非我,是虛非虛,造化運旋,錯行代明,分之無可分,合之無可合,是曰煉虛。
煉虛者,以陽神之虛,合太虛之虛,而融洽無間,所謂形神俱妙,與道合真者也。此出胎以後之功,分身以前之事也。
問曰:陽神出胎以後,尚在人腹中,何能與太虛合體?
師曰:虛其心可以忘形。人而至於忘形,則陽神在腹中,與在太虛無異,何不可合體之有哉?總而言之,煉虛只完得煉心末後一段工夫。但幻身有形,故曰煉心;陽神無形,故曰煉虛。
:煉虛工夫,要做幾時?
師曰:九年溫養,不過做得煉虛一著。煉虛之妙,變化無窮,可以踏霞駕雲,渾身飛去,豈特出神而已乎?然此一著最不容易,千人萬人中難得一二人也。
問曰:煉心煉到一無所有,脫胎之後,可以省卻煉虛一節否?
師曰:既煉至一無所有,則身心皆化於虛,更何虛之可煉?以一無所有之心,結一無所有之胎,養一無所有之陽神,合一無所有之太虛,顯大法相,放大毫光,百千萬億身遍滿虛空際,譬如明珠發光,總一光而已。
若煉心時節未能淘盡宿根,則陽神為夾雜之神,雖欲飛騰霄漢,猶如綿裡藏針,油中著水,不容相入,是以假九年溫養之功,做脫胎煉虛之學,仍煉至一無所有而後已。
約而言之,煉心之陽神,性之也;煉虛之陽神,反之也;性反之間,非人所能為也。
問曰:誠如師言,煉心之陽神,可以不費溫養之功,而出神太早,丹經所呵,此何義也?
師曰:我所得傳於子者,以煉心為最上一乘:從此結胎,是個聖胎;從此出神,是個聖人;放大光明,超出三界,與太虛而常存,後天地而不毀,此神仙修行之妙道也。
奈何世之師家,但知煉命,不知煉性;但知開關閉氣、移爐換鼎之法,不知性始真空、渾然無物之理,所結之胎原是凡胎,所出之神原是凡人,依舊上不得天,依舊參不得聖,無可奈何,只得重做工夫,使這孩子重去修真學道,重去明心見性,實者虛之,有者無之,此所謂因其本而反求其末也。
譬如一人本原虛弱,兼帶風寒,盲醫無識,但去補其虛弱,連這風寒通補在內,病何由去?仙家煉命之學,補原之藥也;煉心之學,去病之藥也。欲要煉命,必先煉性;欲要補元,必疏其雜病而先去之,此一定之理也。
是以精修之士,獨重煉心,淘得一點元神如水月交輝,火候到時,胎神圓滿,揭開鼎蓋,跳出輪迴,盡天地,遍乾坤,都化作一團紫彩金光,上貫三清,下徹六道,將見元始至尊玉皇上帝歡然來會,與之握手敘契闊之多時,恨相見之已晚。此近在頃刻之間,而更何九年溫養之可言哉?
數息者,所以收其放心。若能靜觀,刻刻內照,安用數為?夫!靜觀到一念不起之時,方可用意尋玄關一竅。
既云一念不起,而又何用意尋?不知用意之法有個妙處,在無心中照顧,如種火者然,不見有火而火不絕。萬境皆空,忽然一覺,非玄關而何?
從此便要認得這個機關清。譬如有人乘千里驥,絕塵而奔,吾要認得這個馬上人,暫一經眼,牢牢記著,頰上三毫,宛在目中,如此玄關方為我有。長生不死,超出萬劫之外,全憑此時一覺為我主張;千變萬化,全憑此時一覺為我機括。
然此一覺,非易事也。明珠美玉無價之寶,可以智力求,而此一覺,不可以智力求。然亦非難事也。走遍天涯,原來近在這裡,個個人自有的,不費一錢去買。
或者曰:煉丹應有切實工夫,安用此一覺為哉?
吾應之曰:此一覺,無始以來不可多得,太極得此一覺而生天地,吾身有此一覺而成仙作神。總計之,有兩個一覺。然此一覺在何時尋、何處尋?
曰:靜極而動之際,有此一覺,靜時固非,動時亦非,露處在一息,一息之後不見矣。
附:
歲在己酉春三月甲辰之旦,法嗣鶴臞子覺受煉文昌筆錄大法。老人與鶴臞子本有宿契,即日降壇,迄今已近三載。吾所傳與鶴臞子者,不過只煉心兩字。千言萬語,亦不過只發明得煉心兩字為千聖總途、萬真要路。大羅天上、玉京山中無數高真,斷無舍此兩字而可以逍遙於真光法界之中,為元始天王入室弟子。一一勘驗,從未之有也。
吾憶初下壇時,將此兩字授鶴臞子,初不之信,以為煉丹必有秘傳,煉心兩字人人說得出,個個做得去,故其所辯難請益者,大約修命之說居多。我隨他問著,只顧把煉心兩字講得親切。及到一年之後,鶴臞子修持已有進步、有實得,方信我為師者,不是個空言之漢。仙家濟度眾生,先要人見了長生不死之性,而後修長生不死之命,此之謂性命雙修者也。
於戲,吾與鶴臞子講學以來,寒暑三遷,蓬萊水淺,蟠桃花又放矣!梅亭草偈,蕉館談玄,有所發揮,鶴臞子必退而登之於冊,總計之有五萬餘言。鶴臞子欲公之於天下,以為後代之矜式,而問序於我。我思修持之要,是籍備載,特以煉心兩字,恐人看得十分容易,不肯信心,故再將此兩字重加申明一番。

我老人從無始劫來,于元始天王前發度人無量之願,不敢誑語以欺天下後世也。鶴臞子逡巡執經而進曰:先生序甚善,特是經所以闡揚玄化,傳之萬祀,不可無名。我曰:煉心兩字,是太上度人、唱明大道、真真實實之要言也,名之曰唱道真言何如?鶴臞子降階稽首曰: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