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灶神

灶神01.15.2006元始道長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灶界、灶界老爺、東廚司命等,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間信仰極為普遍,自漢代以來,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十分虔誠。
道教稱灶君為崑崙老母或云種火老母、種火老母元君。其實據道經記載,灶神因時因地因職而有別。灶王經云:「東方青帝灶君,南方赤帝灶君,西方白帝灶君,北方黑帝灶君,中央黃帝灶君。五方五帝灶君夫人。天廚靈灶神君,地廚神灶神君,曾灶祖灶神君,灶公灶母神君,灶夫灶婦神君,灶子灶孫神君,灶家姊妹媳婦眷屬神君,灶下炊濤神女,運火左右將軍,進火神母,游火童子,天帝嬌男,地常嬌女,囪中童子童男童女。」其中五方五帝灶君為專門的灶君,五方遊奕灶君為閒散灶君,灶子灶孫神君為家族灶君,炊濤神女、運火將軍、進火神母、游火童子為灶之衙門,各司其職,連煙囪也有童子存在,保護正常工作。

灶神之職先是主管一家的伙食,以後變為操掌一家禍福的保護神。據洪邁夷堅乙志·秀州司錄廳記載,一鬼入廚,灶神喝問何干,鬼答逍閑,灶神叱曰:不得作過!鬼云不敢。又夷堅丁志‧楊氏灶神記載,楊氏子不肖,為父所逐,棲身於一破屋中。某夜,一虎闖入,危及楊氏子,楊氏灶神遂驅之,楊氏子轉危為安。後來道教吸收了這一信仰,將其視為玉皇大帝的使者,令其常住人家,監察善惡,錄人功過,定期上報。如葛洪抱樸子‧微旨曰:「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算者,三日也。」上報日期或云農曆每月三十日上報,或每月初一半夜,或云臘月廿三,或云臘月廿四,或云每逢庚申日。宋代以後,大都認為是臘月廿三,人們怕灶神報奏不妥而遭殃,故祀灶之日(臘月廿三)用粘糖糊封灶神的嘴,從而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祭灶風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