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術03.12.2002元始道長
絕大多數的邪術都可以歸為招魂、扶乩、驅邪、魘鎮、降頭、巫蠱、幻術、氣功、續命這九大類(堪輿、相面、命理、五行等玄學方術已經體系化、理論化了,且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教俗兩界的認可。不好說是邪術,故而不計算在內)
首先,即是中國所有民間邪術中最為常見的一類:招魂術。
所謂招魂,顧名思義,就是將魂靈招來的意思。這個魂可以是死去之人的亡魂;也可以是指活人收到驚嚇後丟掉的魂。
前者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喪禮,中國素來講究落葉歸根,人們擔心那些客死異鄉之人的魂魄找不到歸途,便會在其死後透過招魂儀式來使亡魂循音歸來。
早在周朝之時,招魂就已經是喪禮上一項固定的流程了。禮記‧曲禮下中記載:「使人升屋北面,招呼死者之魂,令還復體中。」朱熹也說:「古者人死,則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號曰:「皋,某複」遂以其衣三招之而下以覆屍。楚辭中的招魂一篇,通篇就是以招魂辭的體裁寫就的。
早期的招魂儀式,只是為了讓那些客死他鄉的亡魂能夠回到故鄉,到了後來不斷演變,招魂的儀式變得越來越具有迷信色彩,其內在含義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招魂可分為招生魂與招死魂兩種。
招死魂顧名思義就是招引死者的亡魂。而這又帶來一個問題:「因為人對鬼魂有著一種天然的恐懼,所以鬼魂在中國素來被認為是不吉之物,與鬼魂接觸會給人帶來疾病、厄運以及死亡。」哪怕是親人的亡魂,同樣也不例外。中國民間的回煞這一習俗,便呈現了人們對於鬼魂的恐懼。回煞就是回魂,有點類似於頭七的意思,頭七就是指人死之後靈魂會於七日後返家。比如有很多鬼片都是以頭七厲鬼回魂為主題的,比如周星馳的回魂夜。
不過,回煞和頭七不同的是,回煞的時間不像頭七一樣是固定的死後七天,而是由陰陽先生按人死時年月干支推算魂靈返舍的時間,靈魂返舍之日,往往有凶煞出現,故稱其為回煞,又名歸煞。為了免受鬼魂的侵擾,人們又發明了各種各樣的儀式,來阻止亡魂回到生人的住處。
比如出煞。所謂出煞,也稱為出破軍,舊時的許多人都相信,死者的亡魂會在某一時辰回家辭灶,會給家中之人帶來凶煞,為了抵禦凶煞,會由陰陽先生,根據死者的生辰和死亡時間算定出煞的具體時間,然後提前在房中佈置符紙、雞血等驅邪之物,來抵禦煞氣或是阻擋亡魂進門。
不同的省份,出煞的風俗也有所差異。比如四川稱為掩煞,就是將符紙、狗血、雞血等物佈置在家中內外四周,掩煞掩煞,自然就是將煞氣掩住。
至於江蘇部分地區,則稱其為避煞,避煞與掩煞不同,掩煞是掩蓋煞氣,而避煞則是說死者安葬以後的十多天裡,其親屬必須寄住在鄰居家中,以避免與親人的亡魂相遇,染上不吉利的東西,待鬼魂走後才可回到家中。
古時幾乎各省各地都有一套出煞的風俗,這就造成一種十分矛盾且尷尬的局面:人們一方面用招魂儀式,來指引亡魂回家的方向,另一方面卻又害怕親人亡魂造訪,以至於用各種各樣的方式,來躲避甚至阻止亡魂的歸來。頗有點葉公好龍的意味。
招死魂介紹完了,這裡重點介紹一下後者:招生魂。招生魂也就是給活人招魂,招生魂的歷史同樣極其悠久,楚辭中的招魂一篇,就有許多學者認為辭中所寫,乃是招生魂而非招死魂。(王逸楚辭章句以及南宋朱熹楚辭集注均持這種觀點)
這裡得解釋一下魂,中國文化中的魂,不同於西方尤其是基督教文化中的靈魂概念。基督教所謂靈魂,乃是人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物的統稱。「人是由肉體和靈魂構成的一個完整的存在。」中世紀神學家湯瑪斯‧阿奎那。
而中國傳統文化的魂,一般指的則是一種健康的、生長的、積極向上的陽氣。說文:「魂,陽氣也。」。
左傳‧昭公七年:「人生始化為魄,既生魄,陽曰魂。」
在西方基督教背景中,靈魂暫時離體,往往被視為一種境界的昇華、意味著擺脫肉體桎梏。
而在中國文化中,人失去了魂,則意味著渾渾噩噩、愚昧無知,猶如行屍走肉。通俗點說,就是丟了魂。許多成語,諸如失魂落魄、魂不守舍、魂飛魄散…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受這種古老觀念的影響,舊時的中國人普遍相信:魂是會被弄丟、被勾走的,魂若是被弄丟了,輕則帶來疾病、重則終生癡傻。
而小孩普遍陽氣不足,並且可以看見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因此很容易被嚇掉了魂(或是被勾走)。要想讓丟掉的魂復歸於體內,就必須用到招魂一類的儀式(有的地方也稱為叫魂、收魂或是收驚)。
這種活人招魂的儀式,不同地方其具體程式也有繁有簡。最簡單的,就是家中派出一位長者,拿著孩子常穿的衣服,在各路口處不停呼喊丟魂者的名字,來將丟掉的魂叫回來。複雜一點的,就得用到鹽水、縫衣針、熏香、紅繩等物,縫衣針放入鹽水,三日後,針若兩頭起鏽,就意味著丟到的魂已經回來了。而如果是從中間鏽起,則是大凶之兆。
至於流傳最廣最邪門的,還當屬小米收魂法,所謂小米收魂法,就是裝一滿碗小米,然後用大紅色的布(或失魂者的衣物)包住碗口。碗被包緊之後,收魂之人便需拿著碗,在孩子頭頂處正逆時針方向各轉三圈,之後再輕輕揭開紅布。
如果碗中的小米少了,就說明魂被嚇掉了。之後將小米反復填滿,如果小米不再變少,就說明孩子丟失的魂已經被招回來了。至於說為什麼碗中小米會變少,通常的解釋是:孩子丟魂,身邊往往環繞著一些不乾淨的東西,小米變少,說明被那些邪物給吃掉了一部分;如果小米不再變少,則說明那些邪物已經被喂飽,丟掉的魂自然而然也就會回來了。
只有丟了魂的人,其碗中的小米才會變少;對於正常人來說,不論怎麼裝怎麼轉,碗中之米都不會減少。
小米收魂法看起來毫無科學依據,也並非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可竟然能夠在全國各地皆有流傳,實在是一件很匪夷所思的事。各位如果好奇的話,也可以拿一碗小米、一張紅布來試一試,看碗中小米究竟會不會變少。
說到招魂,想必很多人都會聯想到經典恐怖片招魂。不過,這部電影雖是以招魂為名,但其中的招魂術,卻並非是中國民間的招魂術,反而更接近於中國另一大民間邪術扶乩術。
扶乩這個詞有些生僻,可能很多人都不瞭解。但是如果提到筆仙、碟仙、靈媒…,相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聽說過。
那麼扶乩究竟和筆仙、碟仙這些邪術有什麼聯繫呢?扶乩是一種古老的占卜術,最早可追溯到原始宗教的巫術儀式中,在原始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薩滿教中,也有大量類似的巫術。扶乩又稱扶箕、抬箕、扶鸞、揮鸞、降筆、請神等…。
在扶乩中,需要有人扮演被神明附身的角色,這種人被稱為鸞生、乩身或乩仙。鸞生需手持乩筆,一邊念誦咒文,一邊在沙盤或泥土上寫字。寫完之後經其助手紀錄下來,再加以整理、解讀,就成了所謂的乩文。
古人相信,神明會附身在鸞生身上,那些晦澀難懂、語意不明的文字,都是神明假借鸞生之手來指示信徒的神諭。
恐怖片中經常出現的筆仙、碟仙等元素,和扶乩一樣,都是一種占卜術,都是讓鬼神附著在自己的身體之上,然後鬼神便會借由筆、碟等物來告訴求卜者答案。雖然筆仙、碟仙都是源於中國古老的占卜術扶乩,但千萬不要以為只有中國才有扶乩術。筆仙、碟仙、杯仙…各種各樣的扶乩術,在國外同樣有著不少信徒,甚至比中國更加流行、火爆。
2015年,一個名為查理、查理,你在嗎?的惡靈召喚的遊戲風靡歐美地區的社交網路。所謂查理查理挑戰,其實就是簡化版的筆仙挑戰,玩家通過問查理查理你在麼來召喚惡靈查理,而兩隻交叉的鉛筆便會通過自行移動來給出答案。
國外的流行文化中出現扶乩術其實並不奇怪,因為早在幾百年前,扶乩術就已經經由中國傳播到世界各地了。扶乩在唐朝時傳入日本,後由日本傳入荷蘭,再由荷蘭傳入歐美各國。在日本,扶乩術被稱為靈子術,在西方國家,則被稱為sciomancy(鬼魂占卜)。扶乩的板稱做維吉板(witch
board)或通靈板(ouija board)在中國,鬼神附體之人被稱為乩身或乩仙,而在國外,這種人則有一個我們更加熟悉的稱呼:靈媒。
扶乩術在今天的大多數人看來,顯然是一種封建迷信,但在歷史上,信徒卻極其眾多。
宗懍著荊楚歲時記:「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眾事。」說的便是元宵節前,老百姓以扶乩的方式迎接紫姑(紫姑是一名於廁所中自縊而死的女子,後在民間信仰中被尊為廁神。也有說紫姑原形其實就是歷史上的戚夫人。)
沈括也夢溪筆談記載:「近歲迎紫姑仙者極多。」
不僅是普通民眾,許多大學者、大知識份子,也都對扶乩深信不疑。明朝的著名哲學家王陽明在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時,就用了扶乩之術。
明末的金聖歎更是從小就學習扶乩之術,萬年困苦之時,更是以扶乩為生。
他的老鄉鄭敷教回憶說:「金生(指金聖歎)通於其術…請之則來,長篇大章,滔滔汩汩,縉紳先生及士人有道行者,無不惑於其說。」
明清之時,扶乩之術大行其道,哪怕到了科學思潮漸漸興起的民國,扶乩術依舊不曾消亡。民國初期的靈學叢志就是一本探討扶乩原理、刊載扶乩事蹟的雜誌。這本雜誌,在當時的上海,可謂是極其火爆,知名學者印水心、教育家俞復皆是靈學叢志的主要發起者。
這一時期的扶乩儀式,也呈現出中西結合的趨勢。以往的民間扶乩,降壇之神大多是紫姑、狐仙這一類民間神靈。而到了這一時期,降壇的神靈就顯得五花八門了,什麼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穌、拿破崙、華盛頓、托爾斯泰…古今中外,各界名人輪番降壇。
針對當時全國上下崇信扶乩術的狀況,魯迅、陳獨秀、陳大齊等人多次發文抨擊,掀起了一場不亞於批孔的批靈學、破鬼相的熱潮。
其實,當時的扶乩術之所以如此流行,並非是古老迷信活動的一場復辟,而是西風東漸的結果。因為當時的西方社會,正是一場屬靈主義(spiritualism)運動大行其道的時代。所謂屬靈主義運動,就是一場強調鬼魂的存在,宣導生人與死者靈魂進行溝通的宗教性運動。而扶乩術,能夠以一種極為簡單的方式與鬼神進行溝通,自然就受到了眾多屬靈主義者的推崇。受此思潮影響,許多人士都對扶乩術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其中不乏政壇領袖和各界名人。美國第28任總統威爾遜就是扶乩術的擁護和愛好者。著名生物學家赫胥黎均曾參加過扶乩儀式;達爾文好友,同為生物學家的阿爾弗雷德‧拉塞爾‧華萊士更是對扶乩極為熱衷。還有福爾摩斯系列偵探小說的作者柯南‧道爾,也同樣是扶乩術的擁簇。在那個以洋為師的年代,扶乩術既然能在國外擁有這麼多的粉絲,那在國內,自然也就擁有一大堆的擁簇了。
不過,扶乩術雖然在一定時期內,獲得過許多名人的認可,但是在主流輿論上,依然是被視為封建迷信。不論是學術界還是宗教界,都對扶乩術持否定態度。學術界對扶乩的反對是完全可以預料的,反駁的切入點也都是從科學角度來談的。學術界當然不會承認鬼神之說,主流的解釋是:扶乩術中的乩筆,之所以會不由自主的移動,是因為受到了風力、氣流、呼吸等作用力的影響。至於乩筆,為什麼總是往心裡希望的方向移動,則是受到了心理暗示的影響,可以由意念動作效應(也稱為卡本特效應)來解釋。
至於宗教界的反對,宗教界(主要是道教)反對扶乩,自然不是因為反對鬼神。而是因為乩筆乃是褻瀆神明的邪術。簡單來說就是:「你們這些肉眼凡胎,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神仙怎麼可能附到你的身子上?」
張道陵太上老君想爾注言:「諸附身者,悉世間常偽伎,非真道也!」第四十三代天師亦在道門十規明確告誡:「圓光、附體、降將、附箕、扶鸞、照水諸項邪說,行持正法之士所不宜道,亦不得蔽惑邪言,誘眾害道!」在道教看來,神聖、威嚴的神靈,是絕不會隨隨便便就附身到污穢的人身之上的。正教是不承認神靈附體的,所謂正神不附身,附身非正神。在正教看來,那些所謂降壇附身的神靈,往往都是邪魔外道。比如正一教經典太上天壇玉格就說:「一切上真天仙神將,不附生人之體,若輒附人語者,決是邪魔外道,不正之鬼。」張三豐也對這扶乩之術深惡痛絕:「乩,假術也,自古真人皆斥為方士之行。仙家不近之,況其冒瀆乎?隨其乩而簸弄之,妄用符咒,反教引鬼入室也!」
引鬼入室。這就是道教對扶乩之術的主流看法。以扶乩的方式來請神,只會請來不乾不淨的東西。
不過這一點上,正教倒是與扶乩術的支持者達成了共識,因為幾乎所有民間乩仙也全都承認:「扶乩術是一種極其危險的占卜術,扶乩過程中如有不當,極易招來惡鬼!」也正因此,扶乩術也隨之產生了各種禁忌。
比如:
1.不要在午夜十二點後舉行儀式。
2.不要想著與附體的鬼神稱為朋友。
3.不要詢問筆仙\碟仙的死因。等等…
這些所謂的禁忌,究竟是真是偽?且先不論,倒也的確為這扶乩之術增添了一層神秘詭異的氣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