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皈依03.18.1992 元始道長
牧常晁在理、氣、性、命相溝通的基礎上,將道儒釋三教融通為一體,例如說:「窮理治天下莫大於儒,性超生死莫大於釋,復命御三才莫大於道。夫三家者,同一太極,共一性理,鼎立於華夷之間,均以教育為心也。其元同其為思,其納眾理也,由川溝之納眾庶也,海之納百川也。」人的性命出於理氣,性命是天地大宇宙的理氣在人體小宇宙中的體現,所以人可以從自身的性命中去體悟天地間最根本的道理。牧常晁說:「理之均物謂之性,氣之付物謂之命,原人物性命即天地間之理氣也,天地間理氣,人物得之為性命也。」(上書卷一論無極太極即理氣)人的本質即所謂性,由這個本質所決定的人生道路就是命,性命是天地間理氣在人身上的具體落實。
牧常晁說性:「本然無為」,即以自然無為為本真。而所謂命,則是人在稟氣受生時便被決定了的運行道路,因為人是稟氣生成的,所以人的命運取決於氣的聚散流轉,而氣的聚散流轉則按「理」進行,所以修性順命不能違背「理」。在牧常晁看來,人生就是這樣,以身為形體,譬喻為車;以性為支撐形體存在的內在精神,譬喻為車中珍寶;在命運,譬喻為拖車之牛的牽引下,走完一段既不可樂觀,也不值得悲觀的道路(參見上書卷一牛車寶喻身性命說)。人在這條道路所能作為的,就是不讓自身性命分離,以免半途傾覆,不得終其天年。
皈依信仰,首先指皈依三寶,即道教中的道寶,經寶,師寶,又稱三歸。其宗旨就是要信徒把自己的身心歸附於無極大道(道寶);把自己的精神寄託於三十六部尊經(經寶);聽從法師的一切教誨(師寶)。
三皈依:三皈依作為入道信仰的首位,因為它是「天地之樞紐,神仙之根柢,發行之初門,建心之元兆。」道教認為「道,經,師者眾常通也;抑惡舉善,戒人天也;身,神,命者,生妙寶也;回元轉化,根聖真也。」所以「皈之於道,經,師,若赤子歸母,眾物依地,不可須臾失也。」所以信仰道教的人士不論是出家,在家,童生,居士,把自己的身心皈依三寶,把自己的精神歸依道門,作為入道的初階,成仙的基礎。
宗教行為中最根本的即是三戒:戒殺生,戒貪欲,戒淫邪。
一、戒殺生:人類的善惡常在一念之間,一念的善惡會導致行為的善惡。
二、戒貪欲:道教宣揚人自稟形之後,因眾欲生而患累起;欲望的產生又皆因「六情染著,五欲沈迷。」
三、戒淫邪:社會上有許多陽光照射不到的罪惡與黑暗的死角,這些死角都是誘人的陷阱,淫邪是這陷阱中最深的八萬劫不復之境,也是人性墮落的淵藪。
何謂道教的祓除,厭勝,祝由道法。
一、祓除法:舉行某種儀式,祓除災禍,祈禱福壽。
二、厭勝法:道教中設置一些含有吉祥性或特殊意義的物品來鎮邪驅魔,保護生靈不受損害。常用的有鎮屋黽,虎爪饕餮,狼頭等。
三、厭殃祝由法:道教認為人體內五臟六腑,四肢百骸各有主神,神各有名、有形,人的身體只不過是靈魂暫寓之所。靈魂出竅,肉體就只是一個軀殼了;靈魂附體,就能成為一個生命。因此用象徵性的器物人形可以代表人的存在,誘導靈魂出竅,使所象徵的人受到傷害,懲治惡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