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8日 星期一

不祥之兆血月

不祥之兆血月09.08.2025元始道長

今日血月身弱之人要躲血月,今晚早回家別出門,滋潤五臟盈氣血。

當傳統祭祖的中元節遇上罕見血月奇觀,是天地異兆還是自然巧合?這場跨越千年的宇宙劇場,藏著怎樣的奧秘?古人忌憚的不祥之兆背後真相如何?道家千年警告不可不知!

一、中元節遇血月

202597(農曆七月十六)子夜,一場罕見的月全食將染紅天際。當傳統中元節鬼節的陰性能量,血月的至陰之氣疊加,形成道教典籍中陰極生煞的特殊時空場域。這種千年一遇的天象,實為天地陰陽失衡的預警信號!

道教乙巳占記載:「月赤如血,主兵戈饑荒」,血月的暗紅色澤對應五行之火,在乙巳年木生火的流年格局下,易引發衝突、金融波動等火克金之象。此時正值白露節氣,天地間金氣肅殺與血月的火氣灼燒相互激蕩,形成火金交戰的危機格局。

當血月與中元節的地官赦罪日相鄰,滯留人間的陰靈可能因能量擾動加劇執念,形成怨砌梓棺冤鑄鐵的氣場。歷史上,南北朝時期血月頻現與戰亂高度重合,如西元498年血月後大司馬王靖叛亂,元末至正二十三年血月更被起義軍用作元朝氣數將盡的輿論工具。

二、血月臨空

昨天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今天既是白露節氣,也迎來一場罕見天象血月臨空,是一場罕見的月全食和紅月景觀。

然而,身弱之人、較為敏感之人、最近運勢不佳的人、情緒不太好的人、愛生病的人、陽氣不足的人,還有老人、小孩、孕婦,卻不建議賞這場月。在這個至陰之時,晚上最好早點回家、少出門、躲月。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進入秋天,陽氣漸衰而陰氣漸重。說文解字記載:七月,陰氣成

黃帝內經曰:日為陽,月為陰。昨天七月十五為月圓之日,陰氣會格外活躍。而到今天,陰氣不但沒有退卻,反而由白月變為血月。自古以來,血月便代表動盪、混亂。南齊書天文志便有月為血光,兵起的記載。

從中醫五行來講,紅色對應五行之火,白露對應肅殺的金氣,火剋金容易造成天地間氣場的動盪,也會影響人體氣血能量的波動。正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但如果是氣虛、血虛這類本身正氣不足的人,就容易受到外界陰氣的侵擾,導致陰陽失衡而生病。所以,整個農曆七月,尤其是血月前後這幾晚,都最好少出門,宜靜心養神,少與人發生衝突,也最好不要賞月,早點睡覺。

三、中元祭祖的文化內涵

中元節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秋嘗祭禮。那時,古人懷著感恩之心,將新收穫的糧食敬獻給祖先,既表達對祖先庇佑的感激,也向祖先致以崇高敬意。在古人的宇宙觀中,農曆七月對應著周易中的否卦,此時陰陽二氣達到平衡,卻也是陰氣漸盛、陽氣漸衰的轉捩點。而七月十五,作為月之正中,更是一年中陰陽消長逆轉的關鍵節點。

漢代儒家對周易陰陽思想深入探究,提出消息卦說。陰陽二氣,一消一息,循環往復,推動著世間萬物的發展變化。

隨著歷史演進,道教信仰融入中元節。道教將農曆七月十五定為中元節,該日是地官大帝誕辰,人們借此日祭祀,為逝去先人祈福赦罪,期望他們在地下得以安息。

四、血月,古人眼中的不祥之兆

對古人而言,月亮從白玉盤變成赤輪,從來不是簡單的景致變化。

南齊書天文志月為血光,兵起的記載,南朝宋泰始元年,血月出現在夜空後不久,豫州便爆發戰亂;新唐書裡也提過,唐貞元二十一年血月當晚,宮廷裡就傳出宦官謀變的風聲。在農耕文明裡,月亮的圓缺本就和曆法、農事綁在一起,它突然變色,像打翻天地間的調色盤,自然會被視作反常。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覺得天象是上天對人間的留言。月亮屬陰,主潮汐、女性,也關聯著人間的安寧,一旦變成暗紅,便被解讀成陰氣失調。民間更有血月見,妖孽現的說法,老人們會叮囑孩子趕緊關窗,甚至用紅布遮住院子裡的水缸,彷彿那抹紅光是能滲進生活裡的不安。

但也不是所有解讀都帶著慌張。貴州苗族的老歌謠裡,血月是月亮姑娘臉紅了,是她偷偷去山間采紅莓果;雲南納西族的東巴經裡,說血月是太陽神和月亮神短暫相遇,紅光裡藏著日月相惜的溫柔。這些藏在角落裡的溫暖說法,倒讓血月少了些兇氣,多了些人情味兒。

五、中元血月化解之道

()內修心性,外應天象

子時靜心:血月峰值(9801:30)閉目冥想,觀想水月鏡花之象,默念清靜經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以元神之光抵禦外邪。

()時空淨化儀式

祭月禳災:用桂花、米酒設香案,面東誦讀太上感應篇

()日常禁忌防護

夜晚禁忌:血月當晚避免外出,不要因為好奇而湊熱鬧去賞月,如果當晚看不到月亮最好。

能量遮罩:關閉家中窗戶,拉上窗簾,不要曬到月光,早早睡覺。

古人觀天象、察五行,在漫長歲月中總結出與自然共處的法則。無論是鬼門開時的波折、血月現前的警示,還是金木交戰的衝突,都在提醒人們:對天地規律當有敬畏之心。這種敬畏,不是畏懼退縮,而是懂得在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收斂鋒芒以避金氣之銳,滋養身心以助木氣之生;少說多做以減少口舌紛爭,早睡安歇以順應陰氣沉降。

乙巳年的申酉之交,如同一面鏡子,照見自然的節律,也映出人心的狀態。若能以敬畏之心待之,以平和之心處之,便能在陰陽交替、金木交戰的氣場中,尋得一份屬於自己的安定與從容。畢竟,時運流轉自有其道,而人的力量,正在於順應中堅守本心,在變動中沉澱成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