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13日 星期三

藥王孫思邈

藥王孫思邈02.19.2003元始道長
孫思邈,出生於北周時代,生於581年,卒於682年,是個百歲老人。孫思邈生於北周大統三年(西元581),卒於唐永淳元年(西元682),享年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
葬於故里孫原村孫氏祖塋。孫思邈幼年體弱多病,湯藥之資而罄盡家產。他自幼聰明過人,日誦千言,西魏大將獨孤信贊其為聖童。他通曉諸子百家,博涉經史學術,精通道學。
由於幼年多病,十八歲立志學醫,二十歲即為鄉鄰治病。他對故典醫學有深刻的研究,對民間驗方十分重視,一生致力於醫學臨床研究,對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項成果開創了我國醫藥學史上的先河,特別是論述醫德思想、宣導婦科、兒科、針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
一生致力於藥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終南山、下江州,隱居太白山等地,邊行醫,邊採集中藥,邊臨床試驗,他是繼張仲景之後,中國第一個全面系統研究中醫藥的先驅者,為中國的中醫發展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功德。
孫思邈醫德高尚。他認為,醫生須以解除病人痛苦為唯一職責,其它則無欲無求,對病人一視同仁皆如至尊,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體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畢生精力實現了自己的醫德思想,是我國醫德思想的創始人,被西方稱之為醫學論之父,與希波克拉底齊名的世界三大醫德名人之一,中國古代當之無愧的著名科學家和思想家。孫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卻做官召請。周宣帝時,徵召他為國子博士,唐太宗欲授於爵位,唐高宗欲拜諫議大夫,他都固辭不受,一心致力於醫學。
孫思邈一生勤於著書,晚年隱居於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五臺山(藥王山)專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嘗釋卷。一生著書八十多種,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響最大,兩部巨著六十卷,藥方論6500首。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合稱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醫藥學成就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我國最早的一部臨床醫學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的發展影響很深遠。
孫思邈是中華醫學發展先河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星,在中外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功勳,千餘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評價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贊孫思邈「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合四時。降龍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師。」宋徽宗敕封為妙應真人,被後世尊稱為藥王。現今我國各地都有祠堂紀念。陝西耀縣藥王故里孫原村現存有藥王孫思邈誕生遺址、幼讀遺址、藥王墓及孫氏塋園,藥王碑苑和宏偉壯觀的藥王紀念中心藥王祠堂,每年農曆二月二開展規模宏大的藥王孫思邈文化節紀念活動。平時有來自日本、臺灣、香港和全國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
孫思邈軼事
唐代名醫孫思邈,京兆華原人。少時因病學醫,對醫學有很深的研究,並博涉經史百家學術,兼通道教經典。一生救人無數,自己也壽逾百歲,被後人尊為藥王。人們為求安康,全國各地都有供奉藥王的廟宇。花山、青龍山一帶也曾建有藥王廟,塑有孫思邈的神像,香火旺盛。過去遊方郎中手持的銅環,名曰虎撐,就是孫思邈時留傳下來的。虎守杏林的故事早已家喻戶曉。
孫思邈七歲上學,每天能誦讀一千多字。二十歲左右時,他喜歡談論老、莊及百家學說。洛陽的總管獨孤信,在見了他之後感歎地說:「這是一個聖童,只怕他器大識小,很難被任用。」後周宣帝的時候,孫思邈以王室多變故的原因,隱居到太白山裡去了。隋文帝輔政的時候,讓他做國子博士。他稱病不起,沒有接受此職。他常常對周圍親近的人說:「再過五十年,應當有一個聖人出世,那時候我將助他濟世救人。」
五十年後,唐太宗即位,把他召到京城,感歎他的容貌之年輕,對他說:「看見你,我因此懂得有道的人實在應當受到尊重,羨門、廣成等神仙確實不是虛傳。」太宗要授給他爵位,他堅辭不受。唐顯慶四年,唐高宗召見他,請他做諫議大夫,他又堅辭不受。上元元年時,他託病請求還鄉,高宗特賜良馬給他,並把鄱陽公主的城邑賜給他居住。當時的名士,如宋之問、孟詵、盧照鄰等,都以弟子的禮節待他。
盧照鄰病了,住在孫思邈的住宅裡,當時庭院前有一棵大梨樹,盧照鄰就為那梨樹作了一篇辭賦。他在賦的序言中寫道:「癸酉這年,我因病住在長安光德坊的官舍裡,這裡的老人說,這是鄱陽公主的城邑。從前鄱陽公主未嫁前就死了,所以她的城邑一直荒廢著。當時的一位處士叫孫思邈,他通曉古今,學盡各種數術。他深諳道家的理論,他的學問深入不二,就像當今的維摩詰;至於推算天文曆法,度量乾坤,則可以與洛下閎、安期先生相提並論。他自稱生於開皇辛酉年,已經九十三歲了。到鄉間去打聽他,人們都說他已經幾百歲了。另外,他和人們一起談論起周、齊的事來,清清楚楚,就像親眼見過一樣。以此為參照,就知他不止是一百歲的人了。然而他耳不聾,眼不花,神采奕奕。可以說是古代聰明博達長生不老之人。」
當時盧照鄰負有盛名,不幸得了重病,他嗟歎每個人遭遇的不同,人的壽命竟如此的懸殊。於是他問孫思邈:「名醫治病,其道理何在呢?」孫思邈回答說:「我聽說善於論天的人,必定由這個人的本質而定;善於談論人的人,一定要以天的道理為依據。天有四時的變化,五行的運轉,寒暑交替。它運轉時,和而為雨,怒而為風,凝而為霜雪,張而為虹霓。這是天地的規律。人有四肢和五臟,一醒一睡,呼吸吐納,循環往復。流而為榮衛,彰而為氣色,發而為音聲。這是人體的規律。陽用其精,陰用其形,這是天和人相同的地方。等到失去這種正常現象,蒸則生熱,否則生寒,結而為疣贅,陷而為癰疽,奔而為喘乏,竭而為焦枯。病情呈現在表面,病變卻在形體內。這種道理同樣可推及到天地,也是這樣的。
所以五緯盈縮,星辰失度,日月錯行,彗孛流飛,這是天地的危病。寒暑不時,此天地之蒸否也。石立土踴,此天地之疣贅也。山崩地陷,此天地之癰疽也。奔風暴雨,此天地之喘乏也。雨澤不時,川源涸竭,此天地之焦枯也。良醫治病,用藥石疏導,救人時才用針劑;聖人用道德來調和,用政事來輔助。所以,故身體有可治癒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他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詩經上說,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說的是小心;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說的是大膽;不為利回,不為義疚,說的是行為的方正;見機而作,不俟終日,這是心智的圓融。」他的文學造詣,如此超拔出群;他的道術也不可勝紀。
當初魏征等人受詔編修齊、梁、周、隋等五代史,恐怕有遺漏,就曾多次向孫思邈請教。他用口傳授,像曾親眼目睹一樣。東台侍郎孫處約,曾經帶著五個兒子孫侹、孫儆、孫俊、孫侑、孫佺去拜見孫思邈。孫思邈說:「孫俊應當首先顯貴;孫侑應當顯達得較晚;孫佺的地位最高,災禍出在執掌兵權上。」後來都像他說的一樣應驗了。太子詹事盧齊卿,小時候向孫思邈請教人倫的事情,孫思邈說:「五十年後,你的官職可達一方諸侯之長,我的孫子會成為你的部下,你應當自己保重才是。」盧齊卿後來做了徐州刺史,孫思邈的孫子孫溥,果然是徐州蕭縣的縣令。孫思邈當初對盧齊卿說這話的時候,孫溥尚未出生,而他已預先知道了孫溥的事情。在孫思邈身上發生了許多這樣奇異的事情。永淳元年,孫思邈逝去,死前留下話要薄葬,不准在墓中放任何殉葬品,不准用活著的牛羊祭奠。一個多月過去了,他的顏貌不改。舉起他的屍體往棺材裡裝的時候,只剩下空空的衣服而已,他已屍解而去,當時的人都驚歎不已。
他撰寫了千金方三十卷、福祿論三十卷、攝生真籙枕中素書會三教論各一卷。
開元年間,又有人發現他隱居在終南山。曾經有一個神仙從天而降,對孫思邈說:「你所著的千金方,濟人的功德也很廣了。而用動物做藥,殘害的生命也太多了。你會成為一個屍解的神仙,但不能白日升天成仙了。」此後孫思邈以草木代替虻蟲、水蛭做藥,他作千金翼方三十篇,每篇有龍宮仙方一首。
從此,孫思邈時隱時現。咸通末年,山下一家村民,有一個十幾歲的男孩,不食葷血,父母認為他喜歡善行,讓他到白水僧院做了童子。忽然有一位自稱孫處士的遊客,在院中遊了一周之後,從袖中取出一包湯藥末交給童子說:「為我像烹茶那樣煎這藥。」藥煎好之後,處士飲了一些,把餘下的湯汁給了童子。童子覺得湯汁味道極美,希望再給他一碗。處士說:「這湯就是為你而煎的!」就把方寸這樣大的一匙藥沫再給他煎著吃。他向同伴們說了此事後,出門一看,發現處士已離去了。童子也騰空飛了起來。眾人正在驚異之間,一看那煎湯的鍋子,已變成金了。這以後也時常有人見到孫思邈。
有一次在行路時,孫思邈看見一個牧童在殺一條小蛇,那蛇已經受傷出血了。孫思邈懇求牧童不要殺它,並脫下自己的衣服來送給牧童,贖救了小蛇。然後又用藥物把蛇封裹起來,把它放回到草叢中去。一個多月後,孫思邈又外出行走,看見一個白衣少年,僕人和馬匹都很壯實,下馬來拜見他,並感謝他說:小弟承蒙道者救了一命。孫思邈聽後沒有介意。少年又再次拜他,並請他騎上另一匹馬。兩馬馳行如飛,到了一處城郭的地方。那裡花木繁盛,春景和媚,門庭燦然顯赫,人物繁雜,簡直就像是君王的住處。原來孫思邈救的小蛇是龍王的兒子,那裡就是龍宮的所在涇陽水府
龍王為報孫思邈救子之恩,臨行時要送他許多金珠寶物,但都被孫思邈堅決的推辭了。龍王見他不愛富貴,便叫兒子取出龍宮藥方三十首來贈送給他,並告訴他說:「這是真方,可以濟世救人。」孫思邈回家後把每一個藥方都試用了,發現都有神效。後來孫思邈在撰寫自己的方書千金方三十卷時,便把龍宮藥方分散放在裡面。
迄今為止的後世方劑學家們,在研究千金方時都注意到一個事實:千金方中的有些方劑,無法用中醫已有的理論、辯證論治的精神去衡量和理解。這一類奇崛的方劑中,有些是配伍方法奇怪,與方劑配伍的通常理論不吻合(比如神丹);有些則不僅配伍方法超常,而且用藥多而繁雜,一方之中寒熱溫涼氣血攻補兼備,簡直無法用醫理作方劑分析。其實,這些奇崛的方劑可能正是龍宮藥方,以及孫思邈根據自己對龍宮藥方的體悟而仿製的一些方劑。
有一天深夜,雷聲隆隆,暴雨隨之瓢潑似地嘩嘩而下。但孫思邈修築在高山懸崖下的茅屋木門,竟此時被人篤篤篤地敲響徹雲霄了。孫真人正疾書撰述,只得定住神緒思路,停下筆來,靜聽辨識一會兒。果然是有人在執意不斷地敲著門。「唉!如此暴雨,深更半夜,難道還有求醫之人不成?」孫思邈心裡說著話,急忙走過去打開門來。只見門口站口著一位白衣秀士,當時天空雷轟電閃,暴雨如注,奇怪的是這位秀士竟然衣服滴水未沾!便是他臉色一片赤紅,彷彿憋著一口悶氣已有許久。孫真人就說:「是你要找瞧病嗎?」這白衣秀士急忙點點頭。
孫真人即讓他進屋坐下切脈,這心中也犯開了嘀咕:「嗯,這脈不浮不沉,不虛不澀,非人類之脈啊?」他皺眉搖頭,百思不得其解。忽地天空中一首閃電照進屋來,那雨早就停了,孫真人的心靈也隨著這道閃電忽然明白。便沉心靜氣地地觀察一番,即說道:「你非人類吧?」白衣秀士一愣,隨即鎮靜下來說:「何以見得?」「人類之肪,醫書脈典載得明白,吾一向行醫豈能不知?這些就不必細說。但是你這脈象實在奇怪,起如騰雲駕霧,落如翻江倒海,這怎麼是人類之脈象呢?」
孫真人雙眼緊盯著白衣秀士。白衣秀士一點兒也不生氣問道:「那麼真人能斷定我的身份嗎?」孫思邈微微一笑:「你來則有電閃雷鳴、狂風暴雨相助,靜則風雷電全息。你的衣服在暴雨中絲毫不濕,加之你的脈象無不顯示特異屬性。如我猜得無誤,你定是水府之尊棗神龍吧?」這白衣秀士聽了連連點頭,佩服得五體投地!連稱:「難怪真人的大名,天上地下無所不知。真是盛名之下,其實不虛!」說完急忙介紹自己的病症道:「數日之前, 我因一時餓得急了,飲食勿勿,不知什麼物件一下堵塞了我的食道。於是連日來苟延殘喘,只能喝些稀湯以維持生命。」
聽了化形白衣秀士的神龍如此訴說,孫思邈略微思索了一會兒,就說:「你的病我能治好,但你必須聽我的話。俗話說良藥苦口、醫人手狠,不能由著你自己的性子。岐典之道,旨在利物救命,痛苦時要能忍耐。」隨即喚過童子,如此如此交待他去準備湯藥,又徑入內室將一切醫用之物攏入袖口之中。
不一會兒,童子提著一桶湯藥放在白衣秀士座前。孫思邈即督促他儘快飲服,中間不可稍息,否則此病難治。這老龍所化白衣秀士一聽急忙捧起桶來,仰首閉氣咕咚,咕咚,像往深淵中地飲服起來。本來他那喉頭堵著,飲食都極困難,但此進,竟然毫無阻礙地一口氣就將那一桶湯藥給灌入了肚中。這肚中咕嘟嘟…一陣翻騰,那喉頭又覺忍耐不住,立即低下頭來,哇的一聲,就著那桶吐個不止。當那白衣秀士驚疑地看到在那吐出的穢物中,竟有一條長蛇混雜其中,他由衷地贊到:「真人靈丹妙藥,確是手到病除!」
孫思邈哈哈一樂道:「什麼靈丹妙藥,只不過一桶醋拌蒜泥而已,酸辣交加,那蛇自然待不住了。」他頓一頓,接著說:「你病根雖除,元氣未服,我再為你紮上一針,即可一勞永逸。」那白衣秀士聽了連聲稱好。孫思邈即走到白衣秀士的背後,取出一支尺餘長的金針,對準他那頂心偏後的位置猛地紮下。那白衣秀士一聲吼叫,即化出原形棗真正一條銀光鱗鱗水桶粗細巨龍。軟癱盤結在地上動也不能動一下。那銀燈似的一對大眼,定定地瞅著孫思邈。
孫思邈說:「我金針拔下,你即騰身向屋內石壁猛竄。如能穿此山岩石壁,騰身雲中,你的元氣也就真正恢復了。」說著話就伸手拔下那龍身上的金針,喝道:「快穿石岩!」
那白龍扭動身姿即向那石岩竄去。很快在那石壁上沒入身形。但是那石壁上從此也就留下了一座寬闊幽深的巨洞。不一會兒,空中傳來白衣秀士的聲音:「真人德加異類,為神仙之榜樣。我即返還府,防澇救旱,永為人類服務!」孫思邈打開門來,只見空中一道閃電,白龍身形在雲際中晃,好沒入那茫茫的雷天空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