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寶畢法主要內容03.19.2010元始道長
玄機奧旨,難以盡形方冊,靈寶妙理,可用入聖超凡。總而為三乘之法,名靈寶畢法。大道聖言,不敢私入一己,用傳洞賓足下。統紀亦言鍾離權「將洞賓入終南山,授靈寶畢法十二科。」然序言靈寶經三十卷數千言,蓋係鍾呂金丹派所傳秘典,非靈寶派之經書。北宋真宗時人華陽子施肩吾編鍾呂傳道集末有「鍾曰:仆有靈寶畢法凡十卷一十二科,…實五仙之指趣,乃三成之規式,當擇日而授於足下(按指呂洞賓:引者注)」等語;又鍾呂傳道集多據此書為說。則此書至晚已於宋真宗時代以前問世,華陽子施肩吾為其傳人。
該書原十卷,始見錄於通志‧藝文略道家類修養目。
遂初堂書目無卷數。正統道藏太清部所收十篇,即原卷數,合為上、中下三卷,題「正陽真人鍾離權雲房著,純陽真人呂嵓洞賓傳。」道藏精華錄第六集亦三卷。道樞卷四十二靈寶篇係曾慥節選本,文字多異。重刊道藏輯要危集所收,格式同於正統道藏,唯不分卷。
靈寶畢法卷上為小乘安樂延命法四門:匹配陰陽第一,聚散水火第二,交媾龍虎第三,燒煉丹藥第四。據稱,修此小乘法四門,可致人仙。卷中中乘長生不死法三門:肘後飛金晶第五,玉液還丹第六,金液還丹第七。此中乘法三門對應於地仙。卷下大乘超凡入聖法三門:朝元第八,內觀第九,超脫第十。此大乘法三門對應於天仙。又有十二科之說,見於鍾呂傳道集,即玉液、金液二門各分還丹和鍊形兩項,合十篇十二科。各篇又分六儀,即六種編例:「一曰金誥,二曰玉書,三曰真原,四曰比喻,五曰真訣,六曰道要。」金誥、玉書(或玉書籙)、真原(或真源義)托於三清所說。比喻係以此物比他物,曉喻內丹之旨。真訣和道要為實質性的練功訣要,解說功法,提挈要領。
書中首言道生萬物,有形而後有名。「天地於道一得之,惟人也,受形於父母,形中生形,去道愈遠。自胎完氣足之後,六欲七情,耗散元陽,走失真氣。」人之患病由於陰陽不和,陽微陰多。故當法卦象,養元氣。靜坐導引,咽液搓面,服氣搐外腎,使心腎相交,水火相濟。又以心腎比天地,以氣液比陰陽,以子午比冬夏;謂「腎中生氣,氣中有真水,心中生液,液中有真氣。真水、真氣乃真龍、真虎也。」並具體闡述勒陰關而煉丹藥等法。大致相當於後世所說築基功夫。
論中乘三門之法,是此書的主幹部分。書中次第詳說肘後飛金晶、玉液還丹、玉液鍊形、金液還丹、金液鍊形諸法,並提出防止太過。據稱,行到此處,內志清高,魂神不游,陽精成體,神府堅固;陰陽變化,人事災福,神靈而皆能預知。神通多端,不一而足。
繼而論大乘法三門,謂「萬物生成在土,五行生成在一,真元之道,皆一氣生也。」「天地有五帝而比人之有五臟也」,「凡春夏秋冬之時不同,而心肺肝腎之旺有月」,「真氣隨天度運」,修煉亦當依時隨運。又言:「觀乎內而不觀乎外,外無不究而內得明;觀乎神而不觀乎形,形無不備而神得見矣。」
「物物無物,以還本來之象,法法無法,乃全自得之真矣。」認為“道本無也,以言有者非道也,道本虛也,以言實者非道也。既為無體,則問應俱不能矣,既為無相,則視聽俱不能矣。以玄微為道,玄微亦不離問答之累;以希微為道,亦未免為視聽之累。希微、玄微尚未為道,則道亦不知其所以然也。」其釋超脫,謂「須是前功節節見驗」而後可行,以致隨意出入身軀,身外有身。並聲稱神出未熟,則無由再入本軀,神魂不知所在,乃釋氏之坐化、道流之屍解。
全書要旨,歸於明陰陽互含之理,配合甲庚,方驗金丹之有準;抽添卯酉,自然火候之無差。紅鉛黑鉛,徹底不成大藥:金液玉液,到頭方是還丹。從無入有,常懷征戰之心;自下升高,漸入希夷之域。抽鉛添汞,致二八之陰消;換骨鍊形,使九三之陽長。水源清濁,辨於既濟之時;內景真虛,識於坐忘之日,如此即可超凡入聖。書中還對部分內丹隱名作解釋。
此書是鍾呂金丹派的基本教典,闡述鍾呂金丹派的教理、哲學觀點,奠定宋元以後內丹學的理論基礎。為唐宋內丹學的最高水平,故研習內丹者皆視為必讀之要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